我很喜欢公共广播节目里有关人文和科技的报导。短短几分钟,就可以洞察到一些十分有趣的事,或一些事情原有的本质。今早听到的是一个关于人的心理调查实验。调查是真对人宗教信仰的,分别用口头回答和日记记录的形式汇报关于祷告的情况。调查的结果很有趣。第一,在口头回答问题时,人们都倾向于多报自己实际祷告的频度和时间,大多数人的口头数字会高于记录在日记里的数字,而日记里的数字实际上更接近事实。 第二,越是信仰虔诚度高的群体或地区,口头和日记数字的差异就越大。这一调查结果对几大宗教信仰都适用。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们越是在乎自己的信仰,就越在乎别人对自己信仰生活的看法,也就越容易在口头问答上不诚实。由此类推,人们越是在乎某些自认为好的事情,比如社会公益,平等自由,体恤弱幼等等,也就越容易在这些方面言行不一,希望别人知道的要比自己实际做的要多。一个很简但很巧妙的小实验,轻而易举地揭露了人的本质,人们内心善我与恶我相互博击的本质。我们都知道善我是当行的、是我们希望表达出来的,但恶我却总在实际操控,让自己自私利已的一面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认清并承认自己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努力向善,远比掩盖自己的本质,进而努力向人表明自己的善行更诚信而令人释然。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但愿相信他是指着人类整体这个大"人"而不是每一个个体的小"人"说的。以孔子之睿智和博学,他断不能没悟出,如果每个人都有一个善初的话,那么每个人必然的恶终的恶的种子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根本问题的答案。所以孔子应该是一个抱着极大梦想的理想主义者,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施教,而用人"性本善"的主观教义给人们一个盼望而已。人做为一个整体,在神造之初的确是本善的,但" 性乃迁"的缘由不应该是" 苟不教",因为如果世间没有恶的种子,也就是诱惑人的撒旦,纵然不教又怎会一心向恶呢?
下周要回公司总部上班了,就是那座耸立在波士顿金融中心的大楼。高居32层,明亮的落地窗,俯瞰波士顿中心和不远处的海港码头,景观十分有致。然而前一个老板似乎不喜欢那里。她曾告诫说那里坐的是一群银行家,除了每天关在办公室里讨论钱的事外,很少和人打交道,远不如现在的"云办公"场所有一班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相伴有意思,也许她是对的。但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空间,完成自己第一个目标。
今天偶然得知那个坐在前排,经常头戴一顶"豆腐桶"一样帽子的,讲话声音洪亮的女强人还真了不起。加大柏克利毕业, MIT博士,正在同时创办她的第三和第四个公司。前两个公司都卖了,卖多少钱不知道。她姓熊,大陆的拼音,英文流利,没什么口音,应该是第二代大陆移民。有出息,我不由得赞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