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17)
早晨,外面下着清冷的细雨。阴沉的天并没有寒意,沐浴在潮湿中的山林墨色犹重,如张大千的写意山水。驶往火车站的高速公路延伸在朦朦的雾中,繁忙的车流在两个方向上疾驶,明亮的车灯在朦胧中画出的弧线炫目迷人。今天的旅程要行在绵绵的雨中。
在细雨中候车很容易让人联想。细雨洗涤过的站台就像是尘封中的照片被重新擦拭过一样,总会牵引出一些往事。年少时,我很不喜欢阴雨的天,但为了附庸知名文人在江南细雨中的情怀,也试着照葫芦画瓢强说出一些从来都不往心里去的愁来。其实愁苦有什么好呢?那凝眉锁目,撑着油纸伞的带着愁怨的姑娘就那么引人向住吗?我更喜悦阳光灿烂,有万般活力的单纯,就如我即将离家远去的女儿。
有人说人生如酒,越久越醇厚。我想用这样的体会来感受这细雨中的站台再合适不过了。匆匆忙忙一生,如火车瞬间驶过,很少或者忘却了在站台上暂歇一下脚步,回想一下这里曾经遇到的事,曾经见过的人。很多平凡的琐事不需要轰轰烈烈地发生,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经历过,又在某个时候能够想起就足以醇香满溢,醉人心脾了。
火车驶离了站台,驶在朦朦的雨中,窗外潮湿的春意越来越明显了。 在飞㢮而过的片片山林中我看到了一丝淡淡的茵绿,隐约蒙发在一小片技头。春天来了!
驶往北站的最后一站路,车上开始拥挤。没办法专注写字了。把目光投向窗外,仔细瞭望窗外的景色。城市近了,还埋在大雾中,时隐时现的建筑在火车的晃动中更加恍惚,半入云端的高楼像是融化了一般没入灰白的天幕中。在那顶端向外眺望应该别有一番情趣吧?可惜上班的地方在五层,在大厦林立的肯刀只能看到对面的窗户和里面也许怀着和我同样心情而向外张望的人。
《进城》(18)
没想到科学展览馆边上的那座十一栱桥从近处看还真有值得看的地方。这座始建于1910年的水泥桥不知是否也是"粗野派"流行时的作品,颜色,风格和那座巨大的"水泥堆"十分相似。这座桥显然是经过了多次修整或扩建,一段不长的桥体竟然有三种以上明显不同的特征。除了比较一致的十一个拱洞外,还有一截方孔的接头和一段钢铁的衔接部,这也许是早年为让大型车体通过的活体桥。以前偶有进城时开车经过这个路段,有两个感受,一是这桥可太难看了,二是它横在路的中间十分碍事。
这几天跑步经过这里,有机会在近处仔细观看。桥体本身除了古旧的颜色和那代表着年代的"1910"刻痕外,观感和原来一样不吸引人。尤其是那几截不同风格的衔接,让整个桥看起来就是一团糟。我很想找个理由喜欢它,那就权且认为那是历史的传承和见证吧。值得认可的是她还在忠实地实现着建造者给她的使命,承载入城的列车,让我这样天天进城的乡下人有便捷的途径。
桥本身没什么看头,但透过那十一个拱形桥孔望过去可就是别有洞天了。如江南中式秀园中的月亮门,将外面的景色恰如其分地借过来,再看那古旧的水泥洞时,一幅幅动态的风景宛如镶嵌在一个个古董画框之中,极有收藏价值。特别是从那孔钢铁衔接部看过去,波士顿标志建筑斜拉桥的白色拉索熠熠发光,反衬在旧城建筑的色彩中,明快又夺目。十一个拱洞各有洞天,是建设者有意为之,还是恰如其分的巧合,不必细究,更不需争论,那感观中的效果是真实的,也是美好的。
进城两周了,工作趋于正轨,生活也开始如常。写进城感受至今虽还意犹未尽,但终有一天会理去词穷。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不得而知。但今天跑步途中看到的一段标语给我很大启发。" If you 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 ",这也许是我能,也应该做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