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精品收藏.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精品收藏.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June 13, 2013

[ZT]一千字的中国历史


一千字的中国历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不知开始,但知有亡。
茹毛饮血,是为上古。天真蒙昧,昼短夜长。
天人合一,以母为本。道法自然,地老天荒。
忽有智者,名曰伏羲,传播知识,根据阴阳?
后有仓吉,发明文字,芸芸众生,始有思想?
弃猎从农,开荒种地,靠天吃饭,偶有余粮。
少得多惑,私欲萌生,需要圣人,炎黄登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尧舜禹等,实行禅让?
夏商文化,基于大道,纣王生平,重需考量?
大道已废,制定周礼,八百年后,封建残阳。
春秋战国,礼坏乐崩,诸子百家,各有所长。
诸子之首,当属管仲,尊王攘夷,治国有方。
老子李聃,道家鼻祖,大智大慧,辩证光芒。
天无仲尼,万世无昼,人文光辉,儒家思想。
还有墨翟,平等博爱,还有韩非,以法为纲。
齐楚燕韩,赵魏秦国,张仪苏秦,纵横执掌。
秦国做大,全靠商鞅,一统六国,嬴政始皇。
同轴同轨,统一文字,中央集权,李斯帮忙。
严刑厉法,只传二世,陈胜吴广,好景不长。
楚汉相争,英雄辈出,霸王项羽,高祖刘邦。
文景之治,依靠黄老,刘彻武功,单于退让。
西汉东汉,四百余载,合久必分,三国势僵。
英雄孟德,人杰仲谋,皇叔刘备,诸葛名亮。
西晋东晋,五胡乱华,魏晋风度,首推嵇康。
南朝北朝,百年混乱,达摩祖师,佛法宣扬。
隋朝很短,却很耀眼,开创科举,千古流芳。
唐王李姓,雄才大略,虚己求贤,心怀宽广。
认祖李聃,国教拜道,推崇佛法,派遣玄奘。
大唐盛世,万国敬仰,千古女皇,李杜诗章。
安史之乱,撼动国体,三千粉黛,爱情力量。
五代十国,皇帝轮坐,契丹崛起,称辽北方。
燕云诸州,中原屏障,拱手奉让,儿皇敬瑭。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祖姓赵,无意拓疆。
酒释兵权,偏安一隅,重文轻武,埋下祸殃。
金灭辽国,再灭北宋,儒生治国,耻于靖康。
风波亭里,英雄蒙难,大漠塞外,蒙古野狼。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上帝之鞭,横扫四方。
生灵涂炭,文明受辱,野蛮征服,从不久长。
淮右布衣,朱姓和尚,反抗暴元,更名元璋。
开创大明,帝国鼎盛,威服四海,七下西洋。
废除丞相,设置内阁,言官监督,宦官东厂。
二百年后,烽烟四起,外有清兵,内有闯王。
努尔哈赤,皇子太极,不世英杰,智勇无双。
开创大清,承习汉制,满汉唯才,种无劣良。
康熙乾隆,帝无昏庸,国泰民安,拓土画疆。
人有气数,国无常势,虎门硝烟,一声炮响。
天国作乱,曾公剿灭,八国作乱,生死存亡。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军阀混战,民国开创。
孙文中山,一介书生,蒋公中正,我本善良。
马善被骑,人善被欺,东瀛魔界,丧心病狂。
抗战八年,弹指瞬间,天道昭展,耻辱莫忘。
非常时刻,非常境况,废中崇西,没有商量。
依靠工农,暴力革命,史无前例,马列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降润之,乾坤独挡。
创建共和,人民解放,朝鲜半岛,对抗列强。
卫星上天,文化革命,毁誉参半,巨星殒殇。
精英复辟,开放国门,美仑美奂,魑魅魍魉。
白猫黑猫,小平你好,摸石过河,掩饰分赃?
血汗工厂,农工被卖,生活改善,寅吃卯粮?
中国特色,普世价值,何去何从,没有信仰。
夕阳西下,遥望先人,我辈不肖,羞愧难当。
历史大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醒醒醒醒!中华自强!

Tuesday, December 7, 2010

[ZT]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荣誉退休物理学教授 Duo-Liang Lin

When we were the Sick Man of Asia, we were called The Yellow Peril.
When we are billed to be the next Superpower, we are called The Threat.

When we closed our doors, you smuggled drugs to open markets.
When we embrace Free Trade, You blame us for taking away your jobs.

When we were falling apart, You marched in your troops and wanted your fair share.
When we tried to put the broken pieces back together again, Free Tibet you screamed, It Was an Invasion!

When tried Communism, you hated us for being Communist.
When we embrace Capitalism, you hate us for being Capitalist.

When we have a billion people, you said we were destroying the planet.
When we tried limiting our numbers, you said we abused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poor, you thought we were dogs.
When we loan you cash, you blame us for your national debts.

When we build our industries, you call us Polluters.
When we sell you goods, you blame us for global warming.

When we buy oil, you call it exploitation and genocide.
When you go to war for oil, you call it liberation.

When we were lost in chaos and rampage, you demanded rules of law.
When we uphold law and order against violence, you call it violating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silent, you said you wanted us to have free speech.
When we are silent no more, you say we are brainwashed-xenophobes.

“Why do you hate us so much﹖”we asked.
“No,” you answered, “we don’t hate you.”

We don’t hate you either, But, do you understand us?
“Of course we do, ”you said, “We have AFP, CNN and BBC’s ······”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

Think hard first, then answer ······ Because you only get so many chances.
Enough is Enough, Enough Hypocrisy for This One World.

We want One World, One Dream, and Peace on Earth.
This Big Blue Earth is Big Enough for all of Us.

给西方的诗〈你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

我们是东亚病夫时,我们被说是黄祸;
我们被预言是下一个超级大国了,我们被指是主要威胁。

那时我们闭关自守,你走私鸦片来强开门户;
我们拥抱自由贸易了,你责骂我们抢走你的饭碗。

那时我们风雨飘摇,你铁蹄犯境要求机会均等;
我们要整合破碎的山河,你说我们「入侵」······ 叫喊「给西藏自由」。

我们试行马列救国,你痛恨我们成为共党分子;
我们拥抱资本主义了,你又恨我们当了资本家。

当我们的人口到达十亿,你说我们在摧毁地球;
我们要限制人口了,你说我们践踏人权。

那时我们一贫如洗,你视我们贱如狗;
我们有钞票借给你了,你怨我们令你国债纍纍。

我们发展工业了,你说我们是污染者;
我们有货品卖给你了,你说我们是地球暖化的因由。

我们购买石油,你说我们搾取兼灭族;
你们为石油开战,你说是为了解救生灵。

那时我们动乱无序,你说我们没有法治;
现在我们要依法平暴,你说我们违反人权。

我们静默无声时,你说我们欠缺言论自由;
我们不再缄默了,你说我们是被洗了脑的仇外暴民。

为甚麽你这样憎恨我们?我们想知道。
「不」,你说,「我不恨你们。」

我们也不恨你;只是,你了解我们吗?
「当然了解」,你说。「我们消息多的是,有 AFP、CNN、还有BBC······」

其实你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

回答之前,请仔细的想一想 ······ 因为你的机会不是无限的。
已经够多了 ······ 这个世界容不下更多的伪善了。

我们要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靖世太平。
这个宽广、辽阔的蓝地球, 容得下你们,容得下我们。

Saturday, July 8, 2006

母親的信念[转贴]




有一個女孩,沒考上大學,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學教書。由於講不清數學題,不到一週被學生轟下台。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 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Saturday, June 3, 2006

端午节小考之二[收集]




有关端午節的傳說: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端午节小考之一[收集]



(1)端午節的起源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是夏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源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然而,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歷史卻比屈原的傳說還要悠久。有學者據此推測,端午節或許另有起源。其中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

端午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厲流行的季節,俗稱「惡月」。所以《夏小正》上說:「(五月)蓄蘭,菽糜」(蓄:積、聚。菽:採集。糜:蓄糜)。《大戴禮》上說:「蓄蘭,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於清潔,以禳除毒氣,這是針對五月這個惡月所採取的積極預防的措施。在這期間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靜養為原則。《禮記.月令》:「仲夏,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止聲色,節嗜欲」。同時,五月也有許多的禁忌。據應劭(一七八左右)的《風俗通》「釋忌篇」記載,漢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的俗諺。而五月五日更是惡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薦席」外,甚至有「不舉五月子」的諺語。《史記》「孟嘗君列傳」就記載,孟嘗君生於五月五日,他的父親田嬰打算把他丟棄。因為田嬰相信:「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這個惡日的忌,深植民心。宜到現在,還可以從許多諯午節的習俗,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種端午起源的學說由聞一多先生所提出。聞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他首先引了吳均(四六七-五二○)的《續齊諧記》中的一段文字:屈原五月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閭大夫,謂日:「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綵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同時,聞一多又舉了幾個文獻上的例子來支持他的學說。這些記載也都顯示,端午的起源和龍有著密切的關係。聞一多據此推測,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長江下游吳越民族的節日。自古相傳,吳越是斷髮文身之國。至於斷髮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龍子」,以避免傷害。《漢書。地理志下》應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髮,文其身,以像龍子,故不見傷害也」。聞一多的結論是,端午應是個以龍為圖騰的民族舉行圖騰祭的日子。也就是說,一個龍的節日。


這些說法固然解釋了某些特定的現象,但若將其中任何一說,視為端午的單一起源,則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遺憾。與其如此,還不如說,惡日及龍圖騰,都是端午可能的源頭。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它們互相融合,直到屈原傳說的加入,為它們添上了新的動力,端午才從此茁壯而成為一個重要的節日。

(2)端午節的傳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彊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候,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譭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連帶的也不採納他的諫言,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屈原滿懷悲憤,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數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據說屈原投江後,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裡面丟,說是讓魚假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一老醫師則拿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有些地區,則在端什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過,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妳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妳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裡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裡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節,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3)端午節的習俗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崔寔(逝於一七○)的《四民月令》記載:「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黃連丸、霍亂丸;采葸耳,取蟾諸,以合創藥,及東行螻蛄」。除了治難產的縷蛄外,其餘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見疾病的丸藥。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綵絲繫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從「長命」、「續命」等名稱看來,就可以知道,當時人是多麼畏懼惡日對生命所造成的威脅。不僅在實際上製作治病的丸藥,在心理防衛上,也要仰賴五綵絲來抵禦那超自然,不可見的鬼魅及兵災。

儘管有這些顧忌在,端午的生命力並未因之減,積極祈禳的習俗仍隨處可見。周處(二四○-約二九九)的《風土記》記載晉朝新興的端午習俗有:「採艾懸戶上,踏百草、競渡」等。懸艾固然是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後來稱為「鬥百草」的遊戲。而被視為端午特色的競渡習俗,也在此時出現。據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按語:「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記》中並未確實記載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說顥然是受了傳說的影響。事實上,競渡、祈禳。表面上是為拯救屈原而舉行的競渡,基本精神仍不脫惡日驅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採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除了採艾之外,也採菖蒲來泡酒。


到了唐朝時,端午已成了個重要的節日,宮廷中也有種種的慶祝活動。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賞賜臣下。王溥(九二二-九八二)的《唐會要》卷三五記載,貞觀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筆題字的「飛白扇」賜給長孫無忌及楊師道。他說:「五日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庶動清風以增美德」。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馬縞(約十世紀中葉)的《中華古今注》記載貞觀中,端午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唐書.禮樂志》也記載,天寶年間於端午節以衣、扇獻於祖陵。


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唐玄宗時:「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子,纖巧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不過,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遊戲,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經濟實惠的扇子來應景。李淖(約八八○以後在世)的《秦中歲時記》記載:「端什前兩日,東市謂之扇市,車馬特盛」。溤贄(約九○四前後在世)的《雲仙雜記》卷一引《金門歲節記》也說:「洛陽人家……,端午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葉製成,由於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謂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來)。

唐朝新興的端午習俗,還有所謂的「五時圖」。段成式(約八○三-八六三)的《酉陽雜俎》卷一記載:「北朝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所謂「五時圖」、就是在紙上畫蛇、蠍、蟾蜍、蜥蜴、蜈公,也稱「五毒符」。據說這五種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時存在時,才不敢互相鬥爭,得以和不共處。所以,掛五時圖就可以防止這些毒蟲作怪。


宋朝的端午節物,比起歷代,更見精緻。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約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歲時廣記》卷二一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綵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宋人的巧思還不僅限於此。同樣是禳毒的菖蒲及艾草,他們也會加點花樣,使它的外形藝術化。吳自牧的《夢梁錄》(序於一二七四年)卷三記載南宋杭州的端午:「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也有人以泥塑天師像,以艾為頭,以蒜為拳,懸在門上辟邪。「天師」及「虎」是未朝端午最常出現的兩種形象,因為他們的外形威猛,足以鎮懾邪魔外道。同時也可看出道教對端午習俗的影響。


明朝以降,原本意在驅毒的五毒符,逐漸加入裝飾的成分,成為婦女釵頭的點綴。沈榜的《宛署雜記》(一五九三年)第十七卷記載:「婦女畫蜈蚣、蛇、蝎、虎、蟾為五毒符,插釵頭」。這一類的釵頭飾,在清朝江南一帶稱之為「健人」或「豆娘」。


明朝在北京一地,以端午為「女兒節」。《宛署雜記》第十七卷記載:「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此俗似乎僅見於北京。

靠近江河的地方,則在端午舉行龍舟競渡。張岱的《陶庵夢憶》(一六四六年)卷五記「金山競渡」:瓜州龍船一二十隻,刻畫龍頭尾,取其怒;傍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綵蓬,前後旌幢繡傘,取其絢;撞鉦撾鼓,取其節;艄後列軍器一器,取其鍔;龍頭上一人足倒豎,敁其上,取其危;龍尾掛一小兒,取其險。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畫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鎮江亦出。驚湍跳沫,群龍格鬥,偶墮洄渦,則百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團簇,隔江望之,螘附蜂屯,蠢蠢欲動。晚則萬艓齊開,兩岸汨汨然而沸。


楊嗣昌(一五八八-一六四一)的《武陵競渡略》詳細記載了明朝沅湘一帶的競渡習俗。當地俗傳競渡是為了禳災,因此划龍舟前要舉行種種祭祀,還要聘請;巫師來作法以祈求勝利。划過龍舟後,居民會舀取龍舟中的水,加入百草用來洗澡,用意也在於辟惡。


西湖的龍舟則分為兩種。其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小孩裝扮各種歷史、神仙人物,下層載有鼓吹手,敲鑼打鼓,兩傍坐著划船的水手,這種龍舟較具表演色彩。競賽用的龍舟則繞著大龍舟周圍打轉,待大龍舟上拋下物件,小龍舟上的水手便下水爭搶。其中以錢、鴨兩物最難搶得,因為錢幣入水即沈,鴨子則會四處游竄躲避。儘管歷代都有在端午節捉蝦蟆製藥的習俗,似乎一宜要到明朝,才有朝廷的太醫加入這個偏方的陣容。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年)卷二:「(五日)取蟾酥」。取蟾酥的方法是以針刺蟾兩眉之間,使蟾蜍分泌白色的乳狀毒液,再以竹片刮下保存。據說蟾酥可治疔瘡、惡腫。
另一種民間辟蟲的偏方則是飲菖蒲、雄黃酒。除了喝以外,也把雄黃酒在帳之上。顧祿的《清喜錄》(一八三○年)卷五:「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又以餘酒染小兒額及手足心,隨灑牆壁間,以祛毒蟲」。有的小孩子不敢喝酒,父母就會以雄黃酒在他們額上畫一個「王」字,以使百毒不侵。


(4)端午節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宜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葅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後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蒸熟以後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後,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後,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麵、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後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裡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5)全國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舖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繫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麵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醃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徵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舖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 ,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淅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採藥,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崗縣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藥王曬藥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遊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弔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繫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台灣省:


台灣地處亞熱帶,早期來自大陸的移民多無法適應這裡的氣候,死於瘴癘時疫者,時有所聞。因此,端午這個以驅疾避疫為基本精神的節日,便顥得格外重要。


前清時期的端午習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鳳山縣誌》(十七六四年)卷三附錄中的記述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薰之,用楮錢送於路旁,名日送蚊。門楣懸蒲艾兼插禾稗,謂可避蚊蚋;榕一枝,謂老而彌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饋遺。好事者於海口淺處,用錢或布為標,三皮漁般爭相奪取,勝者鳴鑼喝采,號日鬥龍舟。午為小兒女結五采縷,男繫左腕,女繫右腕,名日神鍊。


民間另有一種說法,認為插艾、榕能使身體強健。俗話說「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私塾裡的學生,照例要在端什節送紅包給先生作謝禮,先生則以一把扇子作為回禮。


鈴木清一郎的《台灣舊慣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記載,喪期中的家庭,端午節不包粽子,而是由親友贈送,稱之為「送節」。喪家則以糖做為回禮。而農家把稱為「福金」的金紙來在竹竿上,插在間,據說可以防害而獲豐收。有些地方在端午節有作「鹹茶」的習俗,就是用鹽來醃紫蘇葉和蕃石榴葉,據說可以當藥茶,清除一切毒氣。


日治時代的屏東縣佳冬鄉,還有在端午節這天打石戰的習俗。石戰在佳冬地區已流傳了數百年,每年到了端午節前幾天,眾人紛紛拳擦掌,準備打場硬仗。石戰以村落為單位,組織一如軍隊,並設有參謀長等職位。組織一如軍隊,並設有參謀長等職位。男人在「前線」擲石作戰。婦女則在後方負責運送石頭。單況淚烈時,動輒造成傷亡。戰勝的一方可至戰敗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戰敗的村民則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對方俘虜了,會被強迫脫褲處罰,當眾羞辱一番。這項奇特的習俗,據說可保一整年好運,所以佳冬人樂此不疲。但是因為石戰常造成嚴重的傷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漸式微。


端午節,家家戶戶還有打「午時水」的風俗。午時水指的就是端午節中午打上的井水。據說午時水用來泡茶釀酒特別香醇,生飲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諺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又說「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最富傳奇色彩的午時水,則來自大甲鎮砧山上的劍井。傳說井是當年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點,而自又相傳鎑砧山盛產各種靈藥仙草,於是劍井午時水的功效便被傳說得神奇無比。每年端午節,劍井旁邊爭沒午時水的人總是擠得密不通風。據說端午節正午對著井中仔細觀看,還可以看見鄭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見劍影的人,這一年一定無災厄。


划龍舟,台灣稱為「扒龍船」。據《民俗台灣》一卷六號上記載,日據時代士林的端午龍舟的習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邊「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響鑼鼓,扛起龍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燒香禮拜。俗語說:「五月五。龍船鼓,滿街路」。表示歡迎,稱為「接龍船」。賽過龍,還要於初十「,送水神」,並舉行「謝江」的儀式。

台中南屯的頭店,自清朝中葉,就有在開春後,穿木醒穿山甲的習俗。光復後,這個習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節舉行。犁頭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榮的地區,據說,這是因為當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緣故。所以,當地居民每年端午都會穿上木屐,來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聲響震醒穿山甲。目前,這項習俗已改採趣味競賽的型式。由四個人自組一隊,穿上兩條長木皮釘成的環木屐競走。卡卡的木屐聲,確也震醒了犁頭店居民們懷舊的情緒。

在節日食俗方面,台灣俗傳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長。俗話說:「食茄吃到會搖,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製法分為南北兩種。北部作法是米漏泡於水中,瀝乾後用油炒香,並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醬油等調味料。將米蒸熟後再用竹葉包裹填餡,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將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餡後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純白糯米漏泡後加肉餡,以綠竹葉包裹,水煮至熟透。因為製作方式有別,所以南北兩地的粽子也風味各異。北部的粽子有濃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則帶有淡淡的竹葉清春,各特色。料的內容則有豬肉、香菇、蝦米、花生、鹹蛋黃、紅蔥頭、栗子、蠔乾等,隨個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區的客家人過端午,也吃茄子及長豆、桃李等。但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義則和南人有別。吃子固然是取其長之意,吃李子則象徵子孫繁衍,有人還認為可以預防中暑。吃長豆是為不被蛇咬(因長豆形狀像蛇)。吃茄子則可預防蚊子咬(茄子客語叫做「吊菜」,而「咬」,土音為「ㄉ一ㄠ」,取其諧音)。


客家人包粽子還分鹼粽及鹹粽。鹼粽特別是用來祭祀的。客家人過端午須準備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萬善爺,一付拜附近的大廟。而鹼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鹹粽則分米粽及粄(粿)粽兩種,純粹用來解饞。

(6)競渡曲


劉禹錫(七七二~八四二)


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淩波呈水嬉。
典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東注。


五月五日


梅堯臣(作於一○四五)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一○五四~一一一四)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賀新郎(端午)


劉克莊(一一八七~一二六九)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綵衣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結束,時樣釵符艾虎,早已有遊人觀渡,大逢場慵作戲,任白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又懷椒醑,誰信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弔今古。


已酉端午


貝瓊(一三一四~一三七八)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弔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一四七六~一五三二)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一五五0~一六一六)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五日(選一)


陳子龍(一六0八~一六四七)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台灣竹枝詞(選一)


錢琦(一七三七年進士)

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
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Friday, June 2, 2006

寂静的儿童节

儿童节,和世界上许多其他著名的节日和活动一样,在这个“孤独求败”的国度若无其事。儿女们不提,我们也忘却了。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集古今中外的,关于儿童的语录文章,就此收藏起来。


回饋的愛[转贴]


文/劉墉 

我常在文章裡談起蘭嶼的風景,但蘭嶼給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山水,而是海邊遇到的一家人。

那是個傍晚,我在蘭嶼的海灘散步,看到原住民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剛網到的魚, 他們把魚小心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說是四種等級。

「 為什麼把魚分開來擺呢?」我當時好奇的問。

Tuesday, May 30, 2006

家姓略考[收集]


一、姓氏来源 

1.倪氏出自春秋的郳国,郳国又分自当时邾国,而邾国则是周武王封给上古颛顼帝的后裔的,则推算起来,后世姓倪的人,自然也是最光荣的黄帝子孙了。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县和峄县,同时都有叫作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人家的最初发源地。郳氏究竟是什么时候才为了避仇而改姓为兒氏,然后再加上个“人”字变成为倪的?由于文献缺详,所以迄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按照历史上倪姓名人的出现年代看来,倪氏的得姓,至迟也应该在2000多年以前的汉代,因为,在当时就有过一位叫作倪宽的人。此稍后的南朝时期,又有一位江阴太守名为倪启,由此当可推知郳氏的改姓为倪,大致是在汉代之际。

三皇五帝,华夏祖先[收集]



(1)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Thursday, May 18, 2006

电脑机箱里的故事[转自TACY]

(1) 硬盘的独白

我是一个硬盘。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台式机里工作。别人总认为我们是高科技白领,工作又干净又体面,似乎风光得很。也许他们是因为看到洁白漂亮的机箱才有这样的错觉吧。其实象我们这样的小台式机,工作环境狭迫,里面的灰尘吓得死人。每天生活死水一潭,工作机械重复。跑跑文字处理看看电影还凑活,真要遇到什么大软件和游戏上上下下就要忙的团团转,最后还常常要死机。

Thursday, April 6, 2006

黃臉婆掃墓記[转贴]





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算算結婚六年了,所以今天來掃墓。

愛情,在剛開始有點意思,那種混沌未明、曖昧難定的時候,是最最吸引我的。

二個人互相猜著、想著、試探著,一直到證實了愛情,這個過程總讓我精神亢奮。牽個手就會怦然心動,一吻幾乎要融化銷魂…我真是懷念談戀愛的時候啊!

Wednesday, March 29, 2006

以后别吃这么多[转自TACY]


从前有两只小猪,整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互相相爱着。每天主人送来吃的时候,公猪总是先让母猪吃,等她吃饱了再上去吃母猪吃剩下的东西,每天晚上公猪总是给母猪放哨,他生怕主人乘他们熟睡时把母猪拉出去宰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母猪日渐长胖,而公猪则一天天瘦下去。有一天,公猪突然听见主人在跟屠夫商量,要把长势见长的母猪杀了给卖掉,公猪伤心至极。于是从那天开始公猪性情大变,每当主人送吃来时公猪总抢上去把东西吃的一乾二净,每天吃后便躺下大睡,并且告诉母猪现在换做她来放哨,如果他发现她没放哨的话就再也不理她。

渐渐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母猪觉得公猪越来越不在乎她,母猪失望了,而公猪还是若无其事的过着安乐日子.很快一个月过去了,主人带着屠夫来到猪圈,他发现一个月前肥肥壮壮的母猪瘦的没剩下多少肉,而公猪则长的油光发亮.这时的公猪拼命的奔跑,想引起主人的注意,表明他是头健康的猪。

终于,屠夫把公猪拖出猪圈的那一刻,公猪朝着母猪笑着说:“以后别吃这么多”!母猪伤心欲绝,拼命的冲出去,但圈门被主人关上了,搁着栅栏,母猪看着闪着泪光的公猪。那晚,母猪望着主人一家开心的吃着猪肉,母猪伤心的躺倒在以前公猪每天睡的地方,突然她发现墙上有行字:

“如果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愿意用生命来证明”!

母猪看到这行字肝肠寸断,人类听到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无不为之动容,

女孩们为了纪念这段爱情,同时也表示没忘记公猪临前的遗嘱“以后别吃这么多”,开始流行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