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渥太华行.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渥太华行.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May 17, 2006

懒惰的理由




旅游,不去狂览名胜,不去暴赏风景,不去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遍览当地大小所有,在过去看来绝对是一件要抱憾终生的事。所以记忆当中那几次游览国人目前盛传着的“一生中最值得去的地方”的经历,都留下了不少灿烂在照片中匆匆而疲惫的笑容。如今终生尚早,风华依旧,闲时再回想时,那隐隐约约的记忆实在与观看电视风光片的效果无异,结果还是抱憾不已。只能说是时令不同,心有境迁,再雅一点算是欣赏的层次上去了,经过了“外行看热闹”的初级阶段,昂首阔步直逼“内行看门道”的境界。

Friday, May 12, 2006

信封上的世界

其实真的愿意用仰慕的心情去看古人创造的历史,即便这些创造者不是自己的祖先。因为是这样的历史让今天的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受益。

Wednesday, May 10, 2006

文明的错觉




殖民主义者带给北美大陆的文明的确让这块已经被反客为主了的土地如同一颗夺目的明珠,璀璨于世界之巅。然而也是在这样的光彩之下,那道道玷污着文明高尚名义的疤痕,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去反省那段历史,思考其产生的缘由。

Saturday, May 6, 2006

文明的疤痕




有着村庄般朴实的渥太华还是有她美丽端庄的一面。环抱渥太华河两岸的市中心聚集了这个城市几乎所有的可观景点。古堡风格的国会大厦座落于河畔国会山麓,是加拿大人自豪的民族象征。与大厦东南斜对的联邦广场是象征和平与自由的国家战争纪念碑。有着英国宫殿风格的总督府,是总督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承脉着英国殖民地的色彩,作为加拿大最高元首的总督是英女皇的名义代表。前总理麦金斯•金故居,古老的里多运河,有天然动物园之称的加蒂诺公园,维多利亚岛上的土著风情表演,还有众多的博物馆都在步行可及的范围之内。

Wednesday, May 3, 2006

来客(qie3)了




好象圣人有道:“勿以貌取人”。俗语也如是说:“人不可貌相,海水岂能斗量”。这说的都是同一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道理。然而国人在实践上似乎从来没有认真过。偶尔为之即被奉为圣贤之举,常而违之则从不被视为反常。所以,貌相好赖也成了一个择才录用的标准。前段时间在网上读到一则新闻,说某名牌大学一名女生,就因貌相的缘故被用人单位屡屡拒用,痛不欲生。如此看来,那些耸人听闻的“卖肾整容”的报道还真不是记者们为哗众取宠而道听途说来的无实之词了。

Monday, May 1, 2006

房子和家

初来北美时,曾对这里木质结构的住房十分不以为然。总觉得一个“破木架子”既没有结构上的美感,又缺乏艺术气息。平铺直叙的外表和单纯体积上的锋芒毕露无情地挤压着现代人本来就日渐势微的想象空间。相应地,其功用的部分就更是一目了然了。加之廉价低劣的建筑材质,简易速成的构筑方式,这个社会所特有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浮躁由此一览无余。

Friday, April 28, 2006

冰葡萄酒



在人类文化的诸多范畴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雅至饱含智慧又言简意赅的至理箴言,俗于日常饮食中起点缀作用的酒,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版本。

雅人说雅,俗人说俗。对于胸无寸才,腹乏丝伦的自己,在还没有语无伦次,酒令智昏之先,是断然不敢高谈阔论“文化人”们的东西的。敢在此写几个字,抒发一下俗人碌碌半生的俗想,还是仗着中学时被语文老师表扬过的那点作文功底。然而,年岁长了,感受深了,所有的体会已远远不是少年时简单的模仿所能表达。通体上下流露着被过誉或被奉承为“成熟”的不肯与人雷同的固执,就像身上一块独特的陈年老垢,开始标识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Thursday, April 27, 2006

暮入渥太华




拖家带口久又居乡下的自己,对城市繁华与热闹的向往早已被拥挤的市区和繁杂的街道带来的恐惧所替代。所以很久以来总是敬而远之。然而,旅行路过,只是与远远相望的高楼大厦擦肩而过,感觉会全然不同。这时,作为一个庐山之外的看客,有窥其全貌的视野,又不为其繁杂拥挤所扰,于局外欣赏人类智慧的杰作,则是一件爽心的事。幼年时常有的各式各样的幻想又会生动地浮现眼前。就连那拥挤得寸步难行的汽车长龙,也会因与己无干而成为一道可观的风景。

Wednesday, April 26, 2006

魁北克的原野

相比东南沿海各州,北临加拿大的佛蒙特应该算是“穷乡僻壤”了。这里地大人稀,没有多少工业,生活水准相对较低些。唯一可以炫耀的应该就是这里广袤无边的原始山林和层迭起伏的地貌了。

其实这里并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的地方。以前多少次过往,都对她朴实的民风和友好的气氛留有深刻的印象。然而此次出行与“黄牙警官”的邂逅,让自己开始犯嘀咕了。该不是“穷山恶水出刁警”吧。除此之外,所谓的“穷”真正让自己有切身体会的还是这里的高速公路。路面相对狭窄,多年失修导致路面颠簸,驾驶时的噪音至少要高出许多分贝。更何况老马福特本来就令人担忧,如此乱颠不会半路散架吧?

Tuesday, April 25, 2006

“黄牙警官”和他的“冤案”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突然想到老人家这句名言很合乎驾车人的行为和心态。无论你如何定力持重,或如何安分守法,当发现原本动作迟钝的腿脚只需轻轻一点,就能经历风驰电掣疾速如飞的感觉的时候,总会有忘乎所以的瞬间。

所以老人家的话用在这样的时候就是:“驾车不超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不超速”。诸事皆同一理。

Sunday, April 23, 2006

阳光下的旅程

年少有“少年愁”的岁月里,也曾经糊里糊涂地独独喜欢过充满怅意的江南雨季。那时,心怀稚嫩却也至真至诚的情感,将灰色的天空,潮湿的宁静,还有那单调的淅淅雨声,幻想成某种朦胧的意境,为那些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岁月寻找衬托。后来成熟了的心境在亲历了茫茫雪原的广袤,和那严寒中迸发出来的热情后,才真正懂得了人生中的许多。正如这周而复始的季节交替也有“婉约”和“豪放”之分一样,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灿烂着,或忧郁哀伤,或欣喜欢畅,或深沉内敛,或热情奔放,无不渲染着生命在有无之处的本质不同。于是,一步一步地学会了寻求生存,品尝生活和经历生命。

Thursday, April 13, 2006

整装待发

明天要出门了,携一家赴远方妻妹家探访几日。只身在外,有个亲戚真不容易,四,五百英里的距离就显得很近了。算计着八,九个小时的行程和老马福特的十年高龄,实在不能指望太多,能朝发夕至一路无话就应该相当不错了。

凌晨惦记着福特的事,没有像往日一样一觉安睡到送女儿上学的时间。赶了个大早到车行安排福特的“体检”。相对许多朋友的经验,这辆老马真是很不一般了,简直就是一匹杰出的“汗血宝马”。近十年来,除由于妻驾驭技术欠佳留下的少许外伤之外,没怎么给自己添什么乱子。去年远行露营时车闸故障算是最大也最惊险的一次,但还是坚持往返了百十里的行程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