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5)
坐火车,乘地铁的城市生活的一大特征就是到处都可以看见人。熙熙攘攘,在地铁站,在街道上,甚至在跑步的路径中,随处都是形形色色的人。这对于来自大陆的我来说并不陌生,也不希奇。但过了二十多年乡下地大人稀的生活,再次进城,感受先是某种新切,随后而来的是多方面的不适应和迷惑。在地铁上,常有人脸对脸近距离而立,总让人觉得眼睛这时就是多余的,直视不好,又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投放,想看看远方,窗外的景象总被晃来晃去的身影遮住。如果有幸赶上一个有艺术气质的小青年,在眼前不断说唱脱口秀,一路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许久不使用城里的各样便民设施,习惯了凡事都DlY,在不得不改弦更张,过另一种日子时,许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所遇到的新鲜困惑常置人于尴尬境地。如前几次买票,乘车所犯的低级错误,对一个有高学历和近二十年经历的软件工程师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很难理解的。让我想起多年前舅舅讲的一个真实笑话。说是一个长途公共汽车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肩上扛着一个很大的包招手要上车。司机停车后却长时间没见老人上来,于是下车查看否老人需要帮助,结是左看右寻,车前车后,始终不见老人的踪影。真是奇怪了,难道老人仙化消失了不成?困惑中,司机继续赶路。开车不久就听到有人在拍打车顶上的通气口。抬头一看,原来老人在车顶行李架上趴着喊:"这入口这么小怎么进去啊?!"。原来司机停车时,老人见车后有个梯子,车上有许多行李,就顺梯子爬了上去,以为那是上车的梯子,而且以为出风口就是入口。折腾了许久,不知怎么进去,于是拍打求助。一个腿脚敏捷的老人,也应该经历过许多,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坎,不也是我这几天遭遇的写照吗?写这个故事过程中,我几度为老人的情景忍俊不已,失笑的样子,在邻座的人看来一定很儍,唯我解其中趣。今天火车晚了近十五分钟,步行了昨晚计划的路,果然比转乘地铁还快。该工作了,后话归程火车上再说。
《进城》(6)
今天天气阴沉,但很柔和,无论是河畔的凉风,还是笼罩在城市高楼上空的阴霾,在心情从不安趣于平和之后,都显得是那样宜人。中午本应是一个极好的跑步时机,昨日腿肌有些不适,决定漫步代之。
久居乡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每逢遇到与城市有关的话题,或求学,或工作,既或朋友们常聊起的去中国城买菜,我都会不加思索地宣告,我不喜欢城市。久而久之,这种反复的宣告让我真的对城市生活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拥挤,杂乱,不安全等等所能想到的负面因素几乎成了城市的永恒代表,相对而言,其它乡下很难拥有的城市设施则变得无关紧要了。要不然也不会像几日来那样对城市里的许多东西因孤碌寡闻而困惑尴尬了。
然而城市必然有其无比的诱惑,这也是为什么不管多拥挤,多不安全,多昂贵,仍然有众多的人选择窝居在城市的一隅,中国,美国,全世界都一样。有人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一词虽然言之有过,但是人民书写了历史则不为过。所以人多的城市也必然成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承传者。对于仅有二百多年文字记载史的美国而导,波士顿所承载的几乎就是美国开拓,开发,文明,发达的缩影。而且直至今日,这个城市在拓展人类知识领域,开发高新科技产品,领导人文发展等诸多方面,仍然是美国,也是世界的先行者。
漫步在仍然封冻的查尔斯河畔,抚摸着锈迹斑驳的古旧桥栏,历史的沉淀让我对自己的浅薄无比羞愧,我真没有资格来选择不喜欢这样一个城市。查尔斯河的冰封正在解冻,这个一直在不断翻修中的城市在一片混乱中不还是在焕发着生机吗?一切都预示着春天来了,而我也真的开始喜欢,欣赏并打算溶入这个城市,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今日因同事临时开会下班较晚,快六点钟才出"云"公司。和民弟约好的一同步行计划只好爽约,难得老城市人的一番好意,先后短信,电话相告。未见回音,只盼不要因为等候误了他自己的车。同昨天一样,乘了一站地铁,然后步行去北站。因地铁中途耽隔,时间十分紧张,仗着体力一路小跑,不到八分钟赶到北站,离6点24的车还有7分钟。车到站了。7点05。外面下着朦䑃细雨,潮湿的站台和两条发亮的铁轨一同引向远方,同样朦胧的路灯下,我看到了自己少时跋涉的背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