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30, 2006
三皇五帝,华夏祖先[收集]
(1)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
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2)
三皇五帝究竟是誰
我國古代有把遠古三個皇帝和上古五個帝王合稱為三皇五帝的傳說,秦始皇為表示其地位之崇高無比,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那麼,三皇五帝究竟是誰?說法頗多分歧。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且認為泰皇最貴。那麼,泰皇是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尚書大傳》和《白虎通義》等,則又主張三皇應為燧人、伏羲、神農,而《運斗樞》、《元命苞》等緯書,除了認同伏羲、神農外,補上了創造人類的女媧。此外,《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通鑒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由此看來,伏羲、神農佔了三皇之兩席,諸說基本一致,而第三位究竟是誰,分歧較大。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世本》、《大戴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而《禮記·月令》以太皞(伏羲)、炎帝(神農)、黃帝、少皞、顓頊為五帝;《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唐堯、虞舜為五帝。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註《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
三皇五帝中,五帝一般采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至於三皇,則無從確定了。
(3)
伏 羲 氏
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
相傳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外出,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好奇的華胥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大人的足跡,不知不覺感應受孕,懷胎十二年後,伏羲降生了。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太昊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東晉王嘉《拾遺記》說:『春皇者,庖犧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犧。』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說:『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
(4)
炎 帝
炎帝是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之一,也稱神農氏。傳說中的古帝,姓姜,由於以火得王,所以稱為炎帝。大概其執政時間早於黃帝,所以《史記》雲『軒轅之時,神農氏衰。』但是所謂『氏衰』並非指神農本身,而是指他所在的部落。《帝王世紀》云:『神農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婦,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得王,故號炎帝。初都陳,又徒魯。又曰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
炎帝一生有五個方面的貢獻:第一,用木材製造兩種翻土農具,教農民墾荒種地。第二,發明農業,種植糧食作物。第三,從前人們沒有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時纔開始製造出來。第四,炎帝時發明紡織技術,使赤身裸體的人穿上了衣服。第五,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嘗百草是為了知道百草的藥性,進而發展用草藥治病的技術,炎帝也因此貢獻了偉大的生命。炎帝在我國民間被尊為農業之神、太陽之神、醫藥之神,與黃帝共同被尊奉為華夏人文初祖。
炎帝與黃帝締造了千千萬萬個姓氏的後裔。於是原本是父子兄弟的,在若干年後,可能成為不同姓,又不同族的陌路人;而毫不相干的外邦民族,也可能由於特殊的原因共用一個家庭的徽號。歷史的發展往往就是這樣變幻莫測。
(5)
軒轅黃帝
據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五千年前出生在中華大地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水河畔的沮源關降龍峽,時間是農曆的二月初二。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得王,故曰黃帝。從此,就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吉祥之說。《史記五帝本記》中記載軒轅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
作為5000年前的一位中原部落聯盟的首領,也是我國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時期的一位英雄人物。他十五歲就被群民擁戴當上『部落猷長』,三十七歲登上天子位。黃土高原,坦蕩渾樸,博大雄沈,山豐土厚,土色呈黃。黃乃地之正色,象徵著吉祥喜慶,為古人所崇尚之色,土乃五行之尊,萬物之本,軒轅以土德稱王。故軒轅號曰黃帝。古文獻記載三皇五帝,黃帝是三皇之一。在炎帝後期,黃帝於亂世起兵,以德號召天下,代炎帝為天子,後戰勝蚩尤於涿鹿之野,結束了遠古戰爭,統一了中華民族,建立起中國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中華文明時代從此開始了。歷史上的唐堯、虞舜以及夏、商、週三代帝王均為黃帝後裔,所以黃帝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後世都尊稱軒轅黃帝為『文明之祖』、『人文初祖』。
黃帝南征北伐第一次把中華大地許多部落統一了起來。他命倉頡為史官,始創六書;命風後衍握奇圖,始制陣法;命隸首定數,而律度量衡以成;命伶倫定律呂,而始有五音。諮於岐伯而作《內經》,於是始有醫藥技術。此外,如宮室、衣服、車馬、器用、貨幣等相傳也是由他創製和發明的。這些雖然都是歷史傳說,但從考古意義說,在黃帝生活的時代,農業文化已很發達,人們已會種植五穀,用陶輪紡織,用天然金屬鑄造青銅器,並已使用了文字,掌握了天文曆法,建造了有一定難度的房屋。這些事實說明,黃帝時代已是我國文明時代的開始。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是當之無愧的。
相傳黃帝活了111歲,在位100年,去世後葬在橋山,即今陝西黃陵縣北。他一生中先後娶妻4人,生了25個兒子。為了便於管理,他把這些兒子分別賜為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等12姓,讓他們到各地去監督,管理天下臣民。
軒轅黃帝與中華文化
黃帝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華文化。我國古史時期的衣、食、住、行、農、工、礦、商、貨幣、文字、圖畫,弓箭、音樂、醫藥、婚姻、喪葬、曆數、陰陽五行、傘、鏡的創造發明,均始於黃帝時代,這些都是『文明』的重要標誌。而重文明的傳統,發展到西周時代就產生了文野之分的理論,把『文明』作為一種美德。黃帝時期產生的重創造、重自強不息的精神,在黃帝以後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財富。並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今天我們要發揚這些優良傳統,加強炎黃子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黃帝與中華民族精神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一面旗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第一奠基人。製衣冠,造舟車,創文字,教蠶桑,種五穀,使人們逐步走向了文明有序的生活道路。黃帝時代的偉大功德,『創造』、『奉獻』、『團結』,是黃帝時代寶貴精神的結晶,是促進人類進步發展的偉大精神精髓,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億萬黃帝子孫的『傳家寶』。
也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纔創造出如『天下為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天下之懮而懮,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信條。這些都是永遠激勵我們中華民族前進的中國精神,它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規範我們言行的總則,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中華民族纔能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6)
少昊帝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寫作"少皜"、"少皞"、"少皋"等,名摯(也作質),號金天氏。又稱"朱帝"、"白帝"、"西皇"、"窮桑氏"。
從少昊的名字中可以看出其與鳥的關係。摯,即鷙,是一種猛禽。少昊的誕生,存在多種說法,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其中一種傳說是其母女節,也稱皇娥,夜夢流星入懷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長大後,成為本氏族的首領,後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的首領。
開始時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後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至,大喜,於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不久遷都曲阜,並以所轄部族以鳥為名,有風鳥氏、玄鳥氏、青鳥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少昊在位期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設工正、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亞量標準,並觀測天象,製定曆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同時,還與炎黃集團建立了密切的交流關係,比如他收留、養育了黃帝的孫子顓頊接任自己東夷部族聯盟首領的職務。少昊在位八十四年,壽過百歲崩,被後人尊為祖先神帝。
少昊去世後葬於山東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東4公里處。
(7)
顓 頊 帝
顓頊(音專需),五帝之一。姓姬,號高陽。相傳為黃帝之孫,昌意之子,生於若水(今四川省渡口一帶),實居窮桑,其母女樞某晚看到天空中有『瑤光之星貫月如虹』的異象,並因此心有感而懷身孕,生下顓頊。十歲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都於帝丘(今濮陽縣西南)。在位七十八年,壽九十八歲,號為高陽氏,列為五帝之一。
《史記·五帝本紀》載: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製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這說明顓頊是位沈靜、博識、有謀略的人。他能根據不同地域條件發展生產,聚集財物。又以觀天象,按日月運行而定四時(當時已有曆法,稱『顓頊曆』)。並製定出各種禮儀制度,來教化人民,按時祭祀祖先和天地鬼神。他命重為南正,專管天地鬼神之事,命黎為火正,專管人間之事。因而顓頊時期,生產較前有很大發展。
顓頊是上古時期華夏族與東夷族融合的部族首領,主要活動在冀、魯、豫一帶。當時還有個強盛的部族,首領叫共工氏,他活動在太行山東麓冀州一帶。共工氏力大無比,勇猛彪悍,欲霸九州,要與顓頊爭奪帝位,於是就發動了向顓頊部族進攻的侵略戰爭。顓頊足智多謀,沈著應戰,經過一場激烈戰鬥,打敗了共工氏。共工氏逃到大西北(現寧夏),怒觸不周山而死。
顓頊是傳說中的神化人物,有非凡的經歷和超人的力量,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轄區非常大。據《准南子·時則訓》載:『北方之極,顓頊、元冥(元冥又叫玄冥,是管北方的水正官)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載:『北至於幽靈,南至於交趾,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蹯木,動靜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屬。』是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
傳說中,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可黃水怪神通廣大,二人激戰九九八十一天不分勝敗。顓頊便上天求女媧神幫忙。女媧借來天王寶劍交給顓頊並教他使用方法。顓頊用天王寶劍打敗了黃水怪。為了給人間造福,他用天王劍把大沙崗變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劍在山旁劃一道河,取名硝河。從此這裡有山有水,林茂糧豐,人們過上了好日子。
顓頊在當地人民心中的位置很高的,被尊稱為『高王爺』。傳說顓頊生前懲治黃水怪,死後仍可退水救民。相傳有一天,高王爺顯靈變成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坐在高王廟的臺階上閉目養神。不久。天降大雨,洪水滾滾而來,田毀莊淹。洪水流到白髮老人的面前不再向前流了,從水中鑽出了兩個非人非獸的怪物。白髮老人一揮手,怪物乖乖地沈下水去,隨後,洪水慢慢地退走了。高王廟一帶避免了一場洪水災害。
(8)
帝 嚳 帝
帝嚳(音庫),姓姬名俊,號高辛氏,是黃帝曾孫,顓頊是其伯父。
相傳帝嚳生於窮桑(西海之濱),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是炎黃聯盟的重要首領。傳說他能操縱辰星,掌握觀察時間和節氣的方法,以指導生產。
帝嚳在位七十年,享壽百歲。死後葬於濮陽頓丘城南臺陰野之秋山。史載舜販於頓丘時,專程到帝陵弔祭。夏朝中衰時,帝嚳陵為賊所盜,打開墓穴,裡面空空洞洞,一無所有,棺裡亦無屍骸,只有寶劍一口,閃閃發光,發出龍吟一般聲音,嚇得盜賊魂不附體急忙退出,方知帝嚳已為『屍解』,意思是脫胎換骨昇仙去了。
傳說帝嚳有四妃,長妃名姜源,是有邰國(今陝西武功縣)君的女兒。相傳姜源在娘家時,因出外踏上巨人腳印而懷孕,因無夫生子是件醜事,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棄於深巷、荒林與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鳥保護不死,所以起名叫『棄』,後來長大喜歡農藝,教人種五穀,被尊為後稷,成為周民族的祖先。次妃簡狄,是有松國(今甘肅高臺縣)君的女兒。相傳簡狄在娘家與其妹子建疵在春分時到玄池溫泉洗浴,有燕子飛過,留下一卵,被簡狄吞吃,後懷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三妃慶都,相傳她是大帝的女兒,生於斗維之野(大概在今河北薊縣),被陳鋒氏婦人收養,陳鋒氏死後又被尹長孺收養。後慶都隨養父尹長孺來到今濮陽。因慶都頭上始終覆蓋一朵黃雲,被認為奇女,帝嚳母聞之,勸帝嚳納為妃,後生堯。四妃常儀,聰明美麗,發長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後生一子叫摯。摯與堯都繼承了王位,作了帝王。
帝嚳非常喜愛音樂,他叫樂師咸黑製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等歌曲,又命樂垂作鼙鼓、鍾、磐等樂器,讓六十四名舞女,穿著五彩衣裳,隨歌跳舞。在音樂起鳴之後,鳳凰、大翟等名貴仙鳥也都雲集殿堂,翩躚起舞。古時認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來鳳凰。
帝嚳好巡游,他東到泰山、東海;東北至遼寧;北到涿鹿、恆山、太原;西北至寧夏、甘肅;西南至四川;南到湖北、湖南至長沙。他幾乎游遍五嶽,參觀了女媧、少昊、黃帝等遺跡。這些傳說雖未必其真,但略見當時中國地域之遼闊。
帝嚳時戰事不多,只在帝嚳帶領常儀、帝女南巡時,在雲夢大澤遇到了房王作亂。當時帝女帶一隻有神通的狗,名叫盤瓠,它暗暗跑到敵營,咬死了房王,平息了禍亂。
有關帝嚳的傳說較多,《史記·五帝本紀》作了綜述:『高辛聲而神靈,自言其名。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海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可知帝嚳也是一位恩惠雨露,兆民誠服的帝王。
大哉為君,舉禹稷契皋益,以水官土官木官金官火官,時亮天功,功歸元首;
奥若稽古,歷虞夏商周秦,而西漢東漢南漢北漢蜀漢,皆承帝祚,祚錫萬年。
(9)
堯帝
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
禹終平洚水,舜亦致薰風。
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
鄉人不知此,簫鼓謝年豐。
-- 宋·范仲淹
堯帝,姓尹祁,名放勛,又號陶唐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聖人和賢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據史載,堯的父親是黃帝部落,母親是炎帝部落,他是炎黃子孫的血脈凝聚點,為上古時期傑出的五帝之一。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史稱『唐堯』。傳說堯帝曾命羲和掌管時令,製定曆法。諮詢四岳,對舜進行長期考核後,命舜攝位行政,選舜繼位,史稱『禪讓』。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堯帝劃定九州,定都平陽,形成中國最早的格局。欽定曆法,廣鑿水井,有序農耕,用古樸的科學推動了人類的進步。設立『誹謗木』,設置『敢諫鼓』,實施禪讓,首開民主政治之先河。興辦教育,教化民眾,協和萬邦,成為堯文化的源泉。
堯帝受到炎黃子孫世世代代的尊敬,『堯天舜日』成為千百年來人民心中理想的太平盛世。
傳說堯帝在位七十年,禪位給舜後二十八年故,壽逾百歲。
又: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10)
舜帝
帝舜,五帝之一,亦是一位重要的帝王。
舜帝的父親名瞽叟,瞽叟生帝舜和象。舜的母親叫握登,曾看見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舜字重華,也叫仲華、玄景、重明,皆因他的兩個眼睛有三個瞳子而得名。他方頭方腦,龍顏大口,黑皮膚,身高六尺一寸。
舜從小遭到繼母、弟弟及父親的歧視和排斥。他的父親和繼母在他還未成年時曾多次想方設法要害死他,但舜十分寬厚,每遭毒打虐待,他的反應不是仇恨暴烈,而是逆來順受。遇到小打他就忍疼承受,遇到狠打他就采取躲避。儘管舜的少年時代充滿了苦難,但他沒有埋怨世道的不公,而是更加孝順父母,慈愛弟妹。
他好學恭友,聞於四海。陶家事親,寬裕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
苦難的童年生活造就了舜的美德,也成就了一位為世人景仰的偉人。他發展生產,開渠鑿井,廣結人才。在舜的時代農業技術與工業技術都產生了一個較大的飛躍。在治國之道上,舜以身教和德教並行。他雖貴為天子,但仍與人民同甘共苦。老百姓食有魚肉,穿有衣裳,不為冗繁的勞役所累,也不為批評國事而獲罪。在舜81歲那年,他以博大的胸懷將少數民族部落團結一體有力地化解了矛盾。舜教化大行,不僅以愛心及誠敬對待朋友和人民,還以愛心與誠敬對待敵人。
舜治天下的時代,人民知禮義,天下信服,稱得上政治清明,物質豐富,是一個從政治到生產、藝術都十分輝煌的時代。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歷史在這個時代向前大大跨進了一步。
帝舜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他們二人都是帝堯的女兒。也是人們常說的湘妃。
舜在『南巡』間,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山深處,是為零陵。現在湖南省寧遠縣南六十里九嶷山上有舜陵。
舜陵亦名永陵,自古禁采樵,置守陵戶。清代遇大典,必遣官至此祭祀。
又: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3 comments:
[...] 所以大家应该多看三皇五帝,华夏祖先[收集],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来的? [...]
[...] 端午节,我想我不会太快乐,因为我想大声的背诵《离骚》,可是《离骚》很长,我背不出,经常听陆英朗读的那个版本,听着会入神,有时会感动的流泪。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许只有这一句能耳熟能详。足够了。 屈原,一个落魄文士,才华横溢不能被重用,所以要以诗铭志,最后还是沉入汨罗江。 以前的人把粽子投入汨罗江,然后赛龙舟,今天的人只是把粽子当成早饭,发发短信说端午节快乐。 所以大家应该多看三皇五帝,华夏祖先[收集],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来的? 其实端午节还有一个起源说,同样是纪念一个楚国人,伍子胥。 伍子胥曾经风光几时,最后也落个特别郁闷的下场。 其实我并不喜欢伍子胥,小时候看东周列国志的连环画,有一帧画面是伍子胥顶盔贯甲,手拿钢鞭,站在楚平王的墓前,掘墓鞭尸。 伍为报父兄之仇,一夜白头,越过韶关,投奔吴国,得到重用后,怂恿吴王夫差讨伐楚国。 尽管这种行为就是一种类似汉奸的行为,不过考虑的春秋各国人才流动本来就特别频繁,也就无可厚非! 不过,楚平王已经死了不少年了,不解心头恨,掘墓鞭尸,其实是违背了很多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所以伍子胥落个砍头的下场也是当然。 所以说苏州人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伍子胥的,我倒情愿是湖北那嘎说的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悲情人物总要多得很多分。 所以在这样一个纪念悲情人物的节日,听着《离骚》,我不能快乐。 所以,找出《天问》来听,达明一派在10几年前的名作。 歌手:达明一派 专辑:神经 抑郁于天空的火焰下 大地静默无说话 风吹起紫色的烟和雾 百姓瑟缩于惶恐下 谁挽起弓箭射天空的火舌 谁偷仙丹飞天月宫安守青天 纵怨天天不容问 叹众生生不容问 疯癫于漆黑的火焰下 沙哑的叫喊是乌鸦 汹涌起一天丹徘雪花 千秋的咒诅何时作罢 谁斗胆挽起弓与箭射天空嚣张的火舌 谁不惜偷仙丹飞天月宫孤单安守青天 纵怨天天不容问 叹众生生不容问 [...]
我喜欢屈原的文字,但不赞同他的投江。当然,一个历史阶段有一个历史阶段的行事为人的标准,我们不能强求古人太多,只希望今天的国人应该清醒何为民族之真正大义。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