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8, 2006

米洛舍维奇死了

米洛舍维奇死了。

68岁,死于并不完全不可治愈的心脏病。他的死和他被推翻,审判一样,有很多令人费解的谜。

很多人认为他是个民主的绊脚石,他是独裁者,是屠杀他族的刽子手,是罪大恶极,謦竹难书的恶魔,是数不清的罪恶的元凶。。。。

所以,一帮民主正义的标榜者,挥舞着杀人如麻的自由大棒,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将身无片甲的他推翻了,胜利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压倒了伤痛中妇孺的呻吟。

然后,他又被这个只零破碎的国家新当选的,应当代表选民意愿的领袖们出卖了,为的只是区区几百万的口头承诺,还遮遮掩掩,连出卖都没有做到表里如一。

他被审判,应该说他被定罪,为他维护他自己国家的完整,为他为自己的民族而战,为他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他屠杀了很多无辜的人,他罪有应得。。。”,在阿富汗,在伊拉克,正义,民主,自由的屠杀却在继续,而这里罪有应得却是那些手无寸铁,被凌辱,被屠杀的人。 

阿拉法特死了,米洛舍维奇死了,相信不久的将来萨达姆也会死,他们都罪有应得,因为他们代表着一种不屈服,代表着阻碍他人夺取额外利益的障碍。。。

他们有他们的罪过,那就给了别人屠杀他们的堂皇理由。

米洛舍维奇死了,和阿拉法特死的一样,不明不白,而且很快就会被人忘记。相信很多后事还会如此。

一个在正义名义下,充满邪恶的世界。

============================================================ 

附: 米洛舍维奇生平

 一个传奇结束了!

“是法庭杀死了我的丈夫。”他的妻子讲。

原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昨日早晨被发现死在他的监室内,享年65岁。
4年审了66次

联合国原南联盟问题国际刑事法庭11日证实,米洛舍维奇是在他所住监狱的床上被发现死亡的,很显然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死亡。

自2002年2月12日开庭以来,对米洛舍维奇的庭审已进行4年。罪名有战争罪等60多项。庭审经常因为米洛舍维奇健康状况不佳而延后。他患有慢性心脏病和高血压。

米洛舍维奇自从2002年的2月开始接受审判,但是他对于战争问题一直持否认态度,一共审判有66次,其中包括在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科索沃地区有计划的灭种和屠杀。但是审判的过程很不顺利,时常被米洛舍维奇糟糕的健康状况所中断。直到上个周二才迎来了又一次开庭,而这次法庭批准了他的要求,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充当他的目击证人。
死前无异常举动

据监狱方面表示,当时一名看守在巡视各牢房的时候发现米洛舍维奇出现异常的现象,他面部表情很痛苦,当那名看守向其询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时候,米洛舍维奇痛苦的张了张嘴,随后看守向监狱方面紧急通知了这件事,当医生匆忙地赶到时,米洛舍维奇已经闭上了眼睛。当监狱方面向米洛舍维奇旁边的几个牢房的囚犯询问在其死前有什么举动的时候,囚犯们表示,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迹象。

米洛舍维奇的死距离在同一座监狱身亡的前克罗地亚塞族领导人米兰·巴比奇的死不到一周。巴比奇在这个监狱已经被关押了13年,死于自杀,他在2002年对米洛舍维奇做出了关于战争的不利证供。
海牙法庭调查死因

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今年2月24日曾做出裁决,拒绝原南联盟联盟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前往俄罗斯治病的要求。法庭认为,米洛舍维奇可能一去不返。此前,俄罗斯曾向海牙法庭保证,治疗完成后把米洛舍维奇送回海牙。

目前,荷兰警方与海牙法庭有关专家正在对米洛舍维奇的死亡原因展开调查。

海牙法庭称,荷兰警方和验尸官已经介入,并开始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询。米洛舍维奇死亡的消息已经通知其家人,接下来将进行全面的验尸和毒物检测。

米洛舍维奇的律师表示,米洛舍维奇不可能自杀身亡,因为他最近曾向该律师表示他已经决定将在战争罪审判中坚持到底。

■下台的米洛舍维奇

功过自论 我能平静地入睡

关于下台:良心非常平静

下台后,米洛舍维奇在他首次播出的电视采访中重申:“我的良心非常平静,我能平静地入睡。”
关于战争:保卫国家利益

“历史证明我们在过去十年采取了一切可行的措施来保卫国家的利益。”他重申波黑塞族和克族领导人应对前南地区发生的战 争时的“错误”负责。
关于审判:法庭完全非法

对于有关他被国际法庭指控在科索沃犯下战争罪行,他表示:“我并不承认这一法庭,它是为了摧毁塞族人民的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完全非法的机构。”

(选自2000年12月13日电视采访)

■被缚的米洛舍维奇

铁窗生活1 被原南联盟“优待”

2001年4月1日,米洛舍维奇在原南联盟被逮捕,由于在逮捕过程中,他一再威胁称要自杀,因此,防止他自寻短见,是监狱看守的第一条要求。

吃饭时有严格规定。一日三餐都没有钢刀钢叉,全是塑料的盘子和餐具,这些都是监狱工厂的产品。与其他囚犯不同的是,米洛舍维奇饭菜都在牢房内食用,看守通过牢房门上的一个洞进行传递。

虽然条件清苦,但据监狱方面讲,对米洛舍维奇,他们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铁窗生活2 在海牙客串伴郎

据监狱负责人介绍,米洛舍维奇在牢中的饭菜虽然没法跟他在家中相比,但还算可以。一般情况下,他的早餐是茶和涂有奶油的面包片,午餐则是匈牙利式烩牛肉,晚餐则是火腿片。

身在监狱中的米洛舍维奇居然为“难友”客串了一回婚礼上的伴郎。

这事发生在2002年,新郎是波斯尼亚塞族人班诺维奇,因被控在塞尔维亚设立的集中营中将犯人毒打致死而被拘,但随后因证据不足而获释。此人决定把婚礼放在海牙国际法庭的监狱中举行,并邀老米当伴郎。

据探视过老米的俄罗斯记者透露,老米见面时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脸刮得精光。看得出,他非常注意自己的外表,虽然消瘦,但精神不错。

■传奇的米洛舍维奇

麻烦制造者还是民族骄傲

北约轰炸,他号召抵抗1999年3月24日晚,近百架战机在夜幕掩护下悄然从意大利的军用机场起飞。不久,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向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开始了。

一个小时后,南联盟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对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在一些西方人眼里,他是巴尔干一系列麻烦的制造者,冲突因他而起;但在支持他的人眼里,是他在危急的关头拯救了塞尔维亚,拯救了南斯拉夫联盟,他是民族和国家的骄傲。
历经风波,他大权在握

米洛舍维奇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称他是“民族英雄”,有人称他是“历史罪人”;有人将他视为“天使”,有人把他看成“恶魔”;有人认为他狡诈阴险,有人赞美他智慧超群。但不论褒贬,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他是一个不可低估的政治强人。

他历尽无数政治风波。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南联邦分裂和内战中,他处变不惊,始终在风口浪尖上跳舞,被誉为政治风浪中的“不死鸟”。他手握大权10年有余,经历的危机一浪高过一浪,经受的国内外压力一阵强似一阵,都能从容应付,始终是南斯拉夫的第一号人物,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他敢于同西方大国正面对抗,而西方国家却不得不同他坐下来谈判。西方将他视为“眼中钉”,恨不得他尽早下台,于是对南采取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等手段,企图以压促变,但无济于事。米洛舍维奇不仅牢牢地控制着局势,而且在国内的威信越来越高。

他热衷于政治,但对与权力相生相伴的附属物,如金钱、美色以及虚荣毫无兴趣,不搞个人崇拜,不追求享乐和排场,生活作风严谨。正因如此,不管西方在政治上如何贬低和咒骂他,却在生活作风上对他无可挑剔,连反对党也抓不到他的任何把柄。
美国紧逼,他全力应对

他经历过大风大浪,但多年来让他最感棘手的还是科索沃问题。本来,这纯属南联盟的内政,应以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纠纷,只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肆意插手和干预,才使危机更加复杂。面对北约的军事压力和最后通牒,他坦言道:“科索沃比我的脑袋还重要,你叫我还要怎样让步?”“你们实在要打,那就来吧!”

1999年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以弱抗强,他黯然身退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给南联盟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也造成了许多无辜平民(包括阿族难民)的伤亡。

5月8日,北约战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的毁坏,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重大事件,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北约这次战争行动没有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

在北约空袭的巨大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南联盟最终软化了立场,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和平协议。6月10日,北约正式宣布暂停对南联盟的空袭。

2001年6月28日晚上7时(北京时间29日凌晨1时),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发言人在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记者会上宣布,他们已把前总统米洛舍维奇押上飞机,交往荷兰海牙的前南战犯国际法庭这也首开了一个前国家领导人被送上国际战犯法庭审判的“危险先例”。

■各方反应·亲人盟友

这是一场谋杀

原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众多声音指出,他不是自然死亡。

据塞尔维亚广播电台报道,原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兄弟,博里斯拉夫·米洛舍维奇在莫斯科接受塞尔维亚官方通讯社南通社采访时说,“这一切都是海牙国际法庭的一面之词,现在我不想对此作任何评论。”
“他不是自然死亡”

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伊维察·达契奇在接受南通社采访时说,“米洛舍维奇不是在海牙自然死亡,但在这之前,他成功地捍卫了塞尔维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我们所有人都应向他表示感谢,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

据塞尔维亚广播电台报道,塞尔维亚司法部长佐兰·斯托伊科维奇说原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的死讯让他万分震惊。他同时评价说,海牙法庭对于保护犯人的健康状况方面存在失职。
“这是政治谋杀”

据俄罗斯《真理报》3月11日报道,曾在前南总统米洛舍维奇案件中出庭作证的俄罗斯将军列奥尼德·伊万绍夫表示,“我认为,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政治谋杀。”伊万绍夫曾担任俄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的局长。他还表示,“他们不让米洛舍维奇本人信赖的医生去医治,也不让他到俄罗斯接受治疗。”

除此之外,这位将军指出:“法庭不能够证明米洛舍维奇有罪,但是又不能宣告他无罪,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北约当年入侵南斯拉夫。”
“国际法庭应解散”

据俄罗斯《真理报》3月11日报道,俄国家杜马副议长谢尔盖·巴布林针对米洛舍维奇的死讯表示,那些对米氏之死负有责任的人应该受到严惩,而前南问题国际法庭也应予以解散。

巴布林曾两次向杜马提出议案,要求为米洛舍维奇提供赴俄治病的机会,但是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拒绝了这一要求。

■各方反应·西方国家

这是自然死亡

据路透社报道,法国外长布雷泽说,米洛舍维奇属于自然死亡。布雷泽是在参加完一个欧盟外长会议后对媒体说这番话的。

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官员索拉纳称,“南斯拉夫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监狱死亡,但是,我相信这将有助于塞尔维亚更加坚定地迈向未来。”

奥地利外交部长普拉斯尼克称,“米洛舍维奇的死并没有解除塞尔维亚继续移交其他战争罪犯的责任。这一地区未来仍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以最终达成我们目前仍在持续努力的目标。”

■各方反应·俄罗斯

这要认真调查

俄罗斯外交部11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公告,对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拒绝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赴俄治病表示遗憾,并期待得到米洛舍维奇死因情况的材料。

2002年2月,海牙战犯法庭正式以战争罪对米洛舍维奇提起审判。由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法庭不得不多次中止对米洛舍维奇的审判。

2006年2月24日,米洛舍维奇再次向海牙国际法庭提出请求,要求赴俄罗斯接受专家的治疗,但遭到法庭的拒绝。随后,米洛舍维奇再次就此提出上诉,并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正在不断地恶化。此请求后被海牙国际法庭拒绝.

米洛舍维奇

当米洛舍维奇在1997年7月的南联盟总统选举中获胜时,《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称他为政治风浪中的“不死鸟”。

他的政治技巧使他一次又一次渡过危机,始终牢牢掌握着最高权力,成为铁托逝世后名副其实的南斯拉夫第一强人。

他的童年似乎不大幸福。1941年,他出生在塞尔维亚。l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其父亲却离家出走,独自到黑山当教师,最后在1962年自杀。当小学教师的母亲将他一手带大,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直深爱着他的母亲也在1974年自杀身亡。破碎的家庭、双亲自尽的现实,给他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同时也造就了他不怕孤立、直面逆境、善于从绝处求生的刚强性格。

米洛舍维奇不喜欢体育运动,爱好雪茄和威士忌酒,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他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很少到各地视察参观,到国外进行国事访问的次数也屈指可数。他有一个习惯,不愿见记者,能见到他的外国记者很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新闻媒介。相反,他对传媒非常重视,也控制得很牢。

他有两个孩子。

1986年3月15日米洛舍维奇正式就任塞尔维亚共产党总书记。

1990年12月9日凭借着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浪潮,米洛舍维奇首次在多党竞选中当选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南斯拉夫首次在国内举行多党派的总统竞选。

1997年7月15日联邦议会选举米洛舍维奇为南斯拉夫共和国总统。

1999年3月24日北约的飞机开始对南斯拉夫境内的部分目标发动空袭。

1999年5月27日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认定米洛舍维奇为国际战犯。

1999年6月10日在塞尔维亚军队撤出科索沃后,北约军队开始停止对南斯拉夫发动空袭。

2000年10月6日在反对派强大的压力下,米洛舍维奇承认在总统选举中败选。
2000年11月25日作为惟一的一名候选人,米洛舍维奇赢得了南斯拉夫社会党主席的职务。

2001年4月1日在经过36个小时的僵持以后,米洛舍维奇被警方逮捕。米洛舍维奇称自己没有转移国家的资金,但随后仍然被关押了起来,并将接受为期30天的调查。

2001年4月3日南斯拉夫总统拒绝将米洛舍维奇引渡到联合国战犯法庭。

2001年6月28日米洛舍维奇被送往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

2002年2月12日海牙国际法庭以种族清洗罪对米洛舍维奇提起审判,称他在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及科索沃共制造了66起种族屠杀事件。

2004年7月1日负责审判米洛舍维奇的英国法官理查德·梅因病死亡,时年65岁。

2006年2月24日 米洛舍维奇向海牙国际法庭提出请求,要求赴俄罗斯接受专家的治疗,但遭到法庭的拒绝。米洛舍维奇称他将就此提出上诉,并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正在不断地恶化。

2006年3月11日 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法庭的监狱中死亡。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 中新 《米洛舍维奇》一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