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4, 2006

修房日记:村长也是干部




最近国内诗坛为一支自誉为梨花诗的流派搞得乌烟瘴气。称赞追随者,猛批恶评者,不屑一顾者俱皆卷入,让碌碌无为而沉寂多年的诗界有了罕见的一次极其不正常的抽搐。所以梨花诗能自称为一派,自然和它的行文特点相关。按派内“高手”,始作蛹者,那位也被冠以国家一级诗人的女掌门人的说法,是白话易懂,而依读者如我的读后感受,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的断句拼和。

“一根黄瓜/又一根黄瓜/是俩黄瓜/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

“赵有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这是两首发表在国家一级诗刊上的著名梨花派代表作。读这样的作品,我有多种感受交织,而且甚至有某种异样的感动。不是为诗的内容,而是为她简易的内容和形式所带出的一些想法。

感受之一是诗的简易,不仅简易诵读理解,而且简易创作。不必是诗人,也不用上层次,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让我想起了传说中几百年前诗圣老杜的故事。相传他老人家为了让自己的诗作易懂,经常诵读于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如今,他老人家的夙愿让梨花派成就了,想必会感慨于九泉之下。至于是喜是悲,或惊或怒,便不得而知了。

感受其二还是缘于其简易。感受的方面则是让我开始怀疑当初是否太没有留意发掘自己的潜力了。而且由此引伸,更为普天下所有识文断字的人感到惋惜。依梨花派所哄出的气候,恰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做诗已经不再只是天才们的灵感偶得,更是你我等闲之辈可信口开河来的东西了,怎么不让人倍感鼓舞呢?

因为梨花诗派的出现,网上最近甚至流行起一个作诗软件,简单易使。只要给一个题目,即刻就能作出花样繁多的梨花诗。想起自己近来修房之事,发现这一新鲜事物所带来的某种感受竟然和自己修房之初所得到的那种对BUILDER不屑一顾感受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然而自己修房的经历,和那些仍然历历在目的别样心得,却印证着事物的另外一面。只要工具好,万事皆可为绝非真理。

修补好诸多瑕疵,并裹盖以拆卸下的原房上的SIDING后,加盖的部分登时和原来的建筑浑然一体。点缀以熠熠放光的八扇宽阔玻璃门窗,过去单调的房屋有了许多声色。更有可观者,正如原来想象的那样,不仅新加盖的部分让上面的SUNROOM显得更加牢靠,而且上下通明的玻璃结构和谐一致的感觉,让人欣慰辛劳得以报尝。

当然房子的内部结构在装修完毕之先还是不堪入目的。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用于此,现在实在不好多说了。

想起了东北的一句常话:“村长也是干部”。说的是官不论大小都有权力,因而不要因为官小就轻看他。依着这个理,借用到这里好象也很贴切。工具再好,如果没有使用者头脑的灵光和双手的技巧,出来的活恐怕总是不尽人意的。

“我修房子 / 钉了许多钉子 / 又钉了许多钉子 / 几次锤中食指 / 数度碰到鼻粱 / 涌流出的鲜血 / 不仅仅意味着疼痛 / 更说明了 / 一个浅显的道理 / 村长也是干部 / 豆包也是干粮”

所以,还是应该让诗人去作诗,让BUILDER去盖房才对。

Sunday, October 22, 2006

修房日记:慢工出粗活




做活和写字一样,都需要一种心情,但并不是一定要多么激情澎湃或感慨良多。只要能感受到一种轻松的,快愉的,自由而无拘束的氛围,文字自会如行云流水,手里的活也会得心应手。然而,正如行云流水的思绪并不一定能够产生空古绝今的伟大作品一样,得心应手也不一定会做成永垂不朽的传世之作,而且99%的情况下都不会。

但人确实需要这样一份心情。

上好墙外板之后,想象中能够遮风挡雨的功能在安装上那六扇明亮的玻璃窗和两面宽敞的滑动玻璃门后基本上具备了。事实上也似乎确实如此,之后几日的和风细雨被全然拒之门外的感觉就很不错,而且开始让人忘却那矫枉过正的隐痛和事皆不易的明痛。上门窗并没费多少事,却费了不少力,一定要有人搭手不可,因为除了沉重之外,这些门窗还是此次修房成本的主要部分,是一笔不算小的花费。过去经常以会四两拨千斤巧干重活自豪的自己也不敢独自冒险了。如果不是惦念着安装上之后将有的通达明亮的感觉,这些份量沉重尺寸宽大的家伙在无从下手的当儿实在只能用笨重来描写。绕着这些门窗踱徊多时,犹如一头猎物近在眼前又无法得手的兽,的确如此。

请来两个朋友相帮,事情就简单多了,照门窗安装说明,该上胶的地方上胶,该准直的地方准直,只要抬到钉好的窗框上,剩下的就只是几个钉子的活了,穷两小时之工既得以完成。

门窗装定,依然裸露着木黄色外表的建筑在远处观看还真让人有成就的兴奋感。专门盖房子的BUILDER手艺也不过如此罢。然而回到室内,感觉多少有些失落。围墙四周没有合实的缝隙随处可见,透过一条条明亮的光,让人感到的似乎不是温暖,而是阵阵凉意。这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冬天意味着寒冷的无情。

都说慢工出细活。从开始到初有其形也算是耗时良多,而且自打框架搭好之后,基本上以周末的时间慢工渐进。应该说工是够慢的了,可出来的却是醋活,令人不快。还是当今的利器太多太方便了,想什么就有什么。思索研究数日,买来了一种用来填缝的喷洒式液体泡沫,沿缝个个走过,透明的缝隙即刻暗淡了。只是活还是粗些,喷洒得不够均匀,需要用刀进一步修整。事已至此,也就随它去了。等以后上好内部灰板并装修完毕,其中败絮便不得以见了。

活虽粗些,还真不应该算是自欺欺人。因为构造和功能质量上较BUILDER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是给自己做活,凡事就两个字“舍得”。钱花到了,料用上乘,所以并不担心它将来的使用性能。

慢工出粗活,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Wednesday, October 11, 2006

炸油“鬼”




妻在网上找到一个炸油条的方子。照着一试,还真不错,蓬蓬松松香脆可口,金黄的外表和着久违了的口感让人回想起许多少时的往事,尤其是年更时节那些难忘的情景,因为那是那些年一年之内唯一有机会长时间口福连连的时候。除各类平时少见的点心糖果,鸡鸭鱼肉之外,油炸的面食,如油饼,麻花,油条等等也是受人喜爱的。在如此许多花样中,油条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不仅要有特别的配方和材料,制作过程,烹炸火候也都十分讲究。母亲多少年就一直没有学会这一招,每每炸出的不过是比原来的面胚梢显肥胖一点的棍棍。然而毕竟还是镀了金身,在我们少时的记忆里并没有多少欠缺的遗憾。

出国后,和很多国内的食品久违了,时常会念想许多。后来生活安定,居住有常,妻也有心开始琢磨了。陆陆续续按多方搜集的食谱做成功了许多样食品,而且更可谓东西和璧,南北兼收。

几年前在一个朋友家做客,妻学了一个炸油条的方。但回来之后却屡试不得,炸出来的比当年母亲在缺技术少资金的情况下的产品强不了许多。个个笔直,根根坚硬,遂戏称为“油棍儿”。妻一怒之下罢手多年,再也没有尝试过。其实当时那个方子本身技术就不成熟,全无可重复性的规律可循。因此,炸不出来是正常,炸出来那可绝对是偶然了。如今成功了,喜悦下的自信促使妻有了到处露一手的理由。连续两天有可口早餐的同时,妻带了一份到教会分享,据说被抢食一空。

妻的一个好友是香港人,对油条也有特别的喜好,边吃边赞道:油“鬼”好吃。妻高兴归来,娓娓道来油条在教会的遭遇。特别告知一个罕见的发现,说广东话里油条叫油“鬼”。闻罢捧腹不止。事后细想多时,欲琢磨出的这种称呼的道理。觉得大概是因为油条在烹炸之时会膨胀许多,有“鬼”之多变的缘故吧。同时把广东人口中常说的“鬼佬”拿来佐证,便越发觉得有道理了。为自己的解释很是得意,多日早餐都和妻嚷着要吃油“鬼”,带着不标准的广东口音。

它日归来,妻又有新发现。原来不是油“鬼”,是油果,从另一个广东朋友处得知。香港的那位朋友一直在努力学普通话。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几日后,香港的好友闻知油“鬼”在我们家引起的笑话后,特别找妻指证说油“鬼”的说法并没有错,而且还有一个千年的典故。说的是当年秦桧害死岳飞之后为万人唾弃憎恨,恨不能将其活炸生吃。因此把炸油条改称为“炸秦桧”。可能在广东话里,“桧”“鬼”谐音的缘故,才有了今天“炸油鬼”的说法。

Sunday, October 1, 2006

修房日记:站着说话,腰疼!




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话原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批评的是那些只站在旁边指手画脚,而从不动手参与的一类人。用之于自己自然不是这个意思了。因为修房这件事自始至终,无论是指手画脚的看客,还是动手动脚的劳动者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尽管也在小规模的动手事情上饶有兴趣的妻多次表示要在关键的时候“搭把手”。

想说的是,人们在很多事情上往往过于主观臆断,过于低估做一件事的困难。对于自己,在看到别人建造房子时的轻省,加之购置了各司其职的专业利器之后,总以为完成一个无需结构设计,不用力学构架,只有简单的三面围墙的工程,实在应该只算“牛刀小试”。自打去年SUNROOM建成以后,就一直持有这样乐观的心态。要说这一心态的好的一面,那就是鼓舞着自己的决心从未更改。

不把事当回事,也和那“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看客们一般。不就是锯几块木头,钉个把钉子的事吗?容易!所以开工的事从春暖花开拖过夏日晴阳,直到秋雨将临才感到时间的紧迫。开工了,要材料有材料,要工具有工具,请了一周的假在家专心做活。然而几日疲劳的收获,除了搭好的因矫枉过正而耿耿于怀的框架外,就是“做一件事真得好难”的心得了。

相比于头几天搭架子的活,上墙板几乎让人半途而费。原因是架子所需要的材料无论如何都可在现成的板材的基础上一锯了得,顶多两锯。而墙板所需形状虽然也无过多复杂,却需要用更专业的台锯进行精确准直的长距离切割。专业工具意味着专业的价钱,未敢破费。好在HOME DEPORT有义务切割服务。

花了一夜时间精量细算,画出了所需板材的形状和尺寸。大大小小共二十多快,需五块大板,切三十多刀。如此复杂的切割,在一个切割工人的不断摇头中勉强完成。站在一旁的自己也倍感过意不去,嘴上诚挚道谢,心里“对不住了,兄弟”,然后匆忙消失在回家的路上。

切是切好了,但尺寸并不精确,还是费力用手锯进行了多处修整。手臂因这样的运动酸痛肿涨。好在弯起来时所感受到的健美运动员的感觉让人还觉得是一种收获。

日落西山的时候,看着上好的,有几处缝隙的墙板,七分成就感夹杂着三分遗憾在残阳的照耀下,以一种倦怠的辉煌流淌在面颊。拍在影片里,这应该是一组值得定格慢放的镜头。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尝!”,放之四海皆为准。

Thursday, September 28, 2006

修房日记:矫枉过正




当前职场上流行一个高级别的职称,叫做“系统构架师”,是一个令人尊重也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一职称以“三高”为特征,即高薪奉,高地位和高水平。三者之中前两个多是符实的,而后一个,是不是真正的高水平,差异就很大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职称的出现和流行是和国家这些年来实业上的长足进步和与世界接轨分不开的。以前重学轻用的年月里,教授和研究员就比高工至少在心理上值钱许多。所以明明就不是那块料,既或从来不会讲课,从无科研成果,也要使尽手段拼上个教授,研究员当当。如今虽然时过境迁,高工们的自卑还是在名片上“教授级高工”的头衔上看得一清二楚。高工如此,系统构架师也强不到哪去。

然而毕竟日子不比从前了,在一个开始用钱衡量一切的时代,很多人因为有了钱开始扬眉吐气,哪管那钱的来路如何。最近新闻里就曾见有报道说,有乞丐因“日进斗金”而拒绝国家的贫困救助。因为能有高收入,也因为这样的变化,系统构架师,一个比过去的高工更实际,更无花拳秀腿的职称,开始成为无数当代技术精英们追随和梦想到达的目标。

小平同志就曾自谦也是自栩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就是“总构架师”。构架师,不言而喻,就是只把握大局,不拘泥小节的说了算的人。

自打开始修房,构架师这一名称就老在脑海里晃荡。建筑行业里首要的职位就是构架师。工作无论大小,哪怕是自己住的这样简单易造的木质结构低矮单一房屋,总要有个正经出身的构架师把关。

此次修房所要加盖的部分在原有的SUNROOM之下,原来的四根柱子因此已经基本上确定了所要增补部分的基本构架。然而如何摆放门窗,如何封装不宜裸露的部分,如何和现有的建筑部分协调,还是很花心思。最令人犹豫不决的是,原来的柱子因为风吹日晒,多少都有些变形移位。迁就现有的构架就不能有很好的准直,而要想准直,美观上就要有所损失。思前想后,直觉上的感性屈服于追求严谨的理性,决定以求准直而弃协调为主搭建基本构架。

叮叮噹噹,三余日的敲打之功,搭就了所有两门六窗的基本构架,用的全是有镙旋自锁性能的超强铁钉,难钉更难卸。

构架整体成形后,发现当初过于追求准直的的方针似乎并不尽人意,与现有部分的失谐让人越看越不顺眼。欲返工重来,怕或会有更不如意出现,况且三日之工的疲乏,还有两次锤中手指,一次撞到鼻梁的带血的代价,无不让人畏而止步。

矫枉过正,让人不舒服。只好念想“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古训,好让将来的事实证明今天选择的正确了。

如果是构架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会怎样选择呢?几日来一直如是默想。

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修房日记:料备齐了




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指的是那缺吃少穿的日子的事。那时候好像什么都少,唯独不少“巧妇”。也许是因为没什么可做的,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琢磨了。成天在一种期待中幻想,总能把一样东西的好想出许多来。一旦有机会实施其一二,复假以时日,日积月累的的技能便造就了“巧妇”。

自己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闲钱买玩具。唯一曾经拥有过的买来的玩具是大约一,两岁时父母买给的一个硬塑料小鸡。所以至今记忆犹新,经常用来教育玩具成灾还仍然整日叫嚷无聊的儿子。不过那时也并不缺少玩的东西。从能打响火柴的枪到各式竹制玩偶,从复杂多样的折纸飞机到花样翻新的泥制棋牌,等等等等,无不在一个个年幼的“巧妇”手中制造出来。

不曾拥有的日子并不都是辛酸的,“无米才成就了巧妇”。

眼下的情况是“巧妇”全无用武之地,因为做活所需工具一应俱全,无论多么艰难的噶咕活,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更何况材料方面更是如此,想做什么,只要会量尺寸,用电锯切割时不出差错,再要玩儿砸了,那就绝对是“怎一个笨字了得”的了。

在现有的框架下,粗量,细量,再精量数次,估出了所需材料的样式和数量。没有“巧妇”的信心时,多花点时间重复几次是不出大错的保障。

用了几次夜行,材料基本置办齐了。有尺寸相异木材,各式镙丝铁钉,大小不等门窗,墙板,墙纸,墙帖面,粘胶,缝塞,隔热棉。。。。。。,略么估计一下,花费远低于想象。看来当初决定自己来做还是明智的,做SUNROOM时请人接的那段7X12的阳台的花费看来是太过冤枉了,不是一般的冤,每每想来都有隐约的心堵。

料备齐了,择日开工,时不我待,眼瞅着就要入秋了。

Saturday, September 23, 2006

修房日记:先铺好滩子再说




人的有思想性决定了人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个诱因。最近在看一个关于犯罪心理学的电视连续剧,里面强调的而且诱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对犯罪者心理上犯罪诱因的穷追不舍。有了诱因,人才会朝着实现指定目的的方向去努力。

因为修房这件事的不慎走露,朋友中间开始盛传关于我“Handy Guy”的说法。当然自己很清楚这八成以上只是个笑谈而已,因而还算是把持得住,没有稀里糊涂地昏昏然。

如此说来“Handy Guy”的说法或想法绝对不是我修房这件事的诱因。思想来去,这里做活工具方便,材料齐全,加上舍不得让一块可开发之处闲置才是真正的诱因,而成为一个“Handy Guy”是决定做以后的次要诱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工匠,也就是真正的“Handy Guy”,要想把活做好,必须把工具备好备齐。然而按上面对自己动手诱因的分析,这一古训似乎不宜窃用。原因很简单,古人所说的情况是有事在先,然后才利器。而自己的现状是有利器于先,而后才觅事。所以还是“工缘有利器,方觅其事”更恰当。

不管怎么说,或循古训,或依现实,先铺好滩子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找出先前做其他小活时添置的电钻,电锯及其他许多或能有用的工具。分析预测此项工作所需之后,新又购入手提电锯,直切电锯,密封施胶枪等新家使。如果不是因为太贵,几乎购置一部气压钉子枪。加上其他家常手动的锒斧锯钳,锥启钣磨,满满铺开一地,才发现料尚未备全。

于是“随风潜入夜,购料默无声“,夜奔HOME DEPOT采买所需料材。还有后话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