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1, 2006
炸油“鬼”
妻在网上找到一个炸油条的方子。照着一试,还真不错,蓬蓬松松香脆可口,金黄的外表和着久违了的口感让人回想起许多少时的往事,尤其是年更时节那些难忘的情景,因为那是那些年一年之内唯一有机会长时间口福连连的时候。除各类平时少见的点心糖果,鸡鸭鱼肉之外,油炸的面食,如油饼,麻花,油条等等也是受人喜爱的。在如此许多花样中,油条是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不仅要有特别的配方和材料,制作过程,烹炸火候也都十分讲究。母亲多少年就一直没有学会这一招,每每炸出的不过是比原来的面胚梢显肥胖一点的棍棍。然而毕竟还是镀了金身,在我们少时的记忆里并没有多少欠缺的遗憾。
出国后,和很多国内的食品久违了,时常会念想许多。后来生活安定,居住有常,妻也有心开始琢磨了。陆陆续续按多方搜集的食谱做成功了许多样食品,而且更可谓东西和璧,南北兼收。
几年前在一个朋友家做客,妻学了一个炸油条的方。但回来之后却屡试不得,炸出来的比当年母亲在缺技术少资金的情况下的产品强不了许多。个个笔直,根根坚硬,遂戏称为“油棍儿”。妻一怒之下罢手多年,再也没有尝试过。其实当时那个方子本身技术就不成熟,全无可重复性的规律可循。因此,炸不出来是正常,炸出来那可绝对是偶然了。如今成功了,喜悦下的自信促使妻有了到处露一手的理由。连续两天有可口早餐的同时,妻带了一份到教会分享,据说被抢食一空。
妻的一个好友是香港人,对油条也有特别的喜好,边吃边赞道:油“鬼”好吃。妻高兴归来,娓娓道来油条在教会的遭遇。特别告知一个罕见的发现,说广东话里油条叫油“鬼”。闻罢捧腹不止。事后细想多时,欲琢磨出的这种称呼的道理。觉得大概是因为油条在烹炸之时会膨胀许多,有“鬼”之多变的缘故吧。同时把广东人口中常说的“鬼佬”拿来佐证,便越发觉得有道理了。为自己的解释很是得意,多日早餐都和妻嚷着要吃油“鬼”,带着不标准的广东口音。
它日归来,妻又有新发现。原来不是油“鬼”,是油果,从另一个广东朋友处得知。香港的那位朋友一直在努力学普通话。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几日后,香港的好友闻知油“鬼”在我们家引起的笑话后,特别找妻指证说油“鬼”的说法并没有错,而且还有一个千年的典故。说的是当年秦桧害死岳飞之后为万人唾弃憎恨,恨不能将其活炸生吃。因此把炸油条改称为“炸秦桧”。可能在广东话里,“桧”“鬼”谐音的缘故,才有了今天“炸油鬼”的说法。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