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领会祷告
我们在天的父神,感谢你的慈爱,天天赐给我们日用所需,让我们在这属世的日子里能够靠着你的恩典生活.每时每刻,当我们呼吸每一口清新的空气,饮用每一口甘甜的泉水,享受每一缕温暖的阳光,品尝每一餐丰盛的饭食,我们就在你丰盛的供应里得到满足.你赐给我们健康的身体, 赐给我们美满的家庭,你供给我们合适的工作,供给我们丰裕的财富.但是,我们常常在这样的丰盛中走迷,只看中这些属世的,必将朽坏的东西,而忘记了永恒的,与你同行的美好.正如传道书说说,我们就是那"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父神啊,求你拯救我们.
求你拯救我们,我们在天的父神.让我们时刻记得你的恩典不仅仅是这些物质的供应,更有你救我们脱离凶恶,远离试探,回归你天国的美意,就是你借着你独生爱子耶穌基督为我们舍己所成就的. 父神啊,就让你借着传道书所启示我们的那样,让我们成为那"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让我们成为那"在他劳 碌中喜乐"的,"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为神应他的心使他喜乐。"
父神啊,就求你让我们的心因为你而得到满足,我们的劳碌在你的恩典中喜乐.
感谢赞美你,我们的父神!祷告祈求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圣名,阿门!
2. 奉献祷告
主,我们感谢你丰富的供应和你恩典的祝福,让我们有能力,有意愿,怀感恩之心,来献上我们当尽的本分.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命都是从你而来,我们背离你,选择了必死的道路,你却因着自己的慈爱实施拯救.我们这些不配的浪子,在回到你天家,重温你丰盛宴席的时候,求你纪念我们,引导我们做你和用的器皿.
感谢赞美主,奉主耶穌基督的圣名祷告,阿门!
Monday, September 30, 2013
粥记
前几天妻同姊妹朋友们在微信群里狂转一个帖子《史上最全的熬粥方法》。 要不是关键字“粥”吸引了我的眼目, 真的会因为已经被当今网络文字用滥了的“史上最”给耽误了。 又曾想这五次三番的转载,加之熬粥并无需上乘厨艺, 众姊妹们一定会在过去不久的油条风和月饼潮的鼓舞下,再显神通。 不想几日来竟杳无声息,让我倍感遗憾。而遗憾之余又顾“粥” 思意,想起许多与之相关的趣闻与旧事。
民以食为天,千古不变的真理。尽管中国历代文人极力推崇“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但无食饿倒英雄汉却大有人在。 食当从粥起,历史上最早因食丧志, 因小失大的记载当数圣经中红豆粥的故事了。以扫因为一碗红豆粥, 将自己拥有领受神祝福特权的长子名份换给了弟弟雅各。 正如始祖亚当偷吃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至关重要的苹果, 从而导致自我堕落乃至毁灭那样, 这一碗同样带来千古悔恨的红豆粥, 不仅提示着人们何为人生当求之大义, 而且埋下了当今中东战火绵延之根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以糜粥之微小,拨千年悲叹之厚重,此粥首屈一指。
“物贱以人贵”从不乏例证,对粥而言也是如此。 因人而贵的粥当首推明朝开国皇帝之“麦蚕豆干粥”(亦另有“ 珍珠翡翠白玉粥”之说)。云朱元璋兵败南逃,三天未食。 有幸为一老妇好心救助。老妇家贫如洗,无以供应, 就地取来未成熟的嫩蚕豆,不青不黄的大麦穗, 用石磨磨出一根根蚕样的粉条。下锅煮就,香气扑鼻。 朱元璋一连三碗落肚,自觉好吃无比。遂问老妇是何种美味, 老妇随口应答:“麦蚕豆干粥”。朱元璋立国称帝后, 久食美味佳肴而生厌。遂招老妇入宫再做当年美味粥。 朱元璋虽然大失所望,但念及当年救命之恩,重赏老妇后而作罢。“ 麦蚕豆干粥”以粗杂粮蔬做就,却因此成为江浙一带传统名粥。
中华饮食中历来就有南粥北面之说。盛产小麦的北方精于各种面食, 而之于煲粥熬汤,以稻米为主的南方自然当仁不让。然而, 盛产于北方的玉米制成的粥食却因清宫御膳的情有独钟留名于史。《 清宫琐记》 记载的慈禧太后爱吃的玉米粥源于另一个帝王为朴素民食所救助的传 说。相传,康熙皇帝一次外出打猎,太阳落山之际,仍猎获不多。 正要打道回府,忽然发现一只梅花鹿。遂紧追不舍, 把随从远远甩在身后。追至深山,天色将暮,康熙帝精疲力竭, 饥肠辘辘,只好策马回返。途中偶遇农舍,见一家老小正要吃饭。 饭桌上热气腾腾,焦黄的玉米面窝头和喷香的玉米粥,诱人耳目。 康熙借餐之后倍感飨口,尤其喜爱玉米粥。 回宫后遂命御膳房将玉米粥加入膳食谱。 古代帝王与贫民饮食的传说或见于正史,或传于民谣, 虽多缘于为帝王歌功颂德之初衷, 然而经历过如此艰难困苦的帝王也会因此多少体贴民之疾苦。 不论真实与否,古时赈灾粥要稠到筷子插进去立而不浮为准, 应该是这种情形的一个写照。
如果说帝王们偶然的宠幸让简朴的糜粥名见经传, 那么名士文人为之带来的则是历久弥新文化馨香。《孔子家語‧ 在厄第二十》中记载有这样一段关于粥的故事。相传有一次, 孔子与弟子们被围困在陈、蔡一带,连续七日无以进食。 子贡伺机突围,以自己财资购回糙米,与颜回一同熬粥。 子贡稍出归来之际,见颜回正将一勺粥送入口中,遂生愠气。 因颜回素来人品高尚,不便质问。转而询问夫子,仁廉之士, 会不会穷而失节?夫子回答说,如果在穷困时就改变气节, 那怎么称得上仁人廉士呢?子贡遂告知所见之事。夫子虽然疑惑, 但以对颜回以往人品的了解,觉得必事出有因。唤颜回来试探道, 近来经常梦到祖先,该祭奠了,粥好后我们先祭祖吧。 颜回忙道不可,并详述缘由道,煮粥时,房顶一快灰掉入锅中, 本想舀出扔掉,因爱惜那勺米汤便自己喝掉了。 用吃过的东西祭祖为不敬。夫子释然,众弟子也信服不已。 颜回的品性在这样一个粥的故事上经受了考验,而孔子仁人豁达, 不无端猜忌的德行也在同样一个粥的故事中得以彰显。
粥假名人事迹而传世亦见于成语“划粥割齑”。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闻名于史的北宋名士范仲淹早年生活非常艰苦,因无钱买粮, 只能喝粥。每早米粥熬好后,待之凝固,然后划成三分, 佐以咸菜末,一日三餐简朴如此。一天,一位朋友来访,见范仲淹饮食简陋而于心不忍, 屡赠钱财而不受。遂于翌日送来许多美味佳肴, 范仲淹见友人心诚意切,便勉强接受了。 可几日后友人再访,见所赠美食尽皆完整但已腐烂败坏。 怒而质责仲淹穷清高,令友人伤心。范仲淹解释道,不是不想吃, 而是不敢吃,怕自己因而失志,无法继续过喝粥咽菜平常生活。 友人闻之,愈发钦佩范仲淹的人品。 而范仲淹也不负其心志,文韬武略,传世于史。
历代文人墨客的一个缺点也是一个优点就是善于把平常琐事提拔到雅 致有趣的境界。对粥来说也是如此。宋代诗人陆游,讲究养生之道, 平生喜粥,认为食粥可以强身益气,延年益寿。曾因而赋诗曰:“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文豪苏东坡也喜欢食粥。据说任徐州知州时, 酒后食粥,雅兴大发,赋《热粥诗》云“身心颠倒不自知, 更识人间有真味”。明代诗人张方贤熬粥有得,在《煮粥诗》 中写道:“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写粥之余把文人墨客所推崇得淡泊人生描绘的恰如其分。 文人有风雅者如是,亦有附庸风雅者。 相传清朝有个私塾老先生喜欢作诗。一日午餐食粥。他不慌不忙吟《 粥诗》一首道:“瓯米煮成一碗粥,西风吹来浪波稠; 远望好似西湖水,缺少渔翁下钓钩”。读来意境虽然深远, 但终因文不符实而留人笑柄。老先生吟诗兴致正高时, 恰巧秀才汤建文路过,笑道:“先生,一瓯米煮一碗粥, 粥稠稀可知否?书房门向东开,何有西风进来?西湖距此千里, 先生何以看到?既无渔翁下钩,碗边坐是何人?”。老先生道:“ 我的诗不通,那你说这《粥诗》该怎么写?”。汤建文吟道:“ 数米煮成一碗粥,鼻风吹来两条沟;近看好似团圆镜, 照见先生在里头。”。生动贴切,风趣优雅,以文会友,词浅意深, 把一个老先生喝粥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文人要把粥吟诵到诗文里去, 而商贾之人则要假借文之风雅给粥找个好卖点。 这在当今社会看来是有道经营的典范,绝不为过。但在过去, 言不符实或言之无证都是不能长久的。在粥的世界里, 几个有趣的典故虽不知应验多少,但成就了几大名粥是不争的事实。 这几大名粥之一当首推寄托着古时寒窗学子们美好愿望的“ 三元及第粥”。相传,清时广东林召棠中状元回乡拜祖, 每日喜欢以猪肝、猪肾和猪肚煮粥而食。一位御史前来探访林召棠, 巧遇林状元吃粥。老御史见粥清香诱人,问及其名。 林状元知道老御史盼望自己的儿子也能科场高中,因而恭敬答道:“ 及第粥”。老御史食粥后满心喜欢,回家命厨子依法炮制, 精心熬制“及第粥”给儿子吃。后来儿子果然高中状元。 老御史大喜过望,逢人便讲“及第粥”的好处。“及第粥” 由此开始广为流传。如此粥佐人事的名粥还有第二个就是抗倭专供“ 番薯糖粥”。明末年间,恩平居民为支持抗击倭寇的将领,煮“ 番薯糖粥”予以食用,将士食用后精神抖擞,战力如有神助, 一举歼灭倭寇后,“番薯糖粥”名扬天下。此外, 另有值得一书的名粥是让浪子回头的“荔湾艇仔粥”。 话说当年有一西关富二代,承万贯家财却只识花天酒地, 不久家财散尽后走投无路,跳水自沉之际被一船家救起。 富二代对船家哀叹道,今生只识美味,别无所长,如今家财散尽, 生不如死。船家救人心切,遂问道, 你看我今天捕获鱼虾当如何烹制才好?富二代闻罢精神抖擞, 把心里想像的烹鱼法告诉船家:“将鱼肉起出, 鱼骨煎香以沙布包好煲粥,鱼肉切片、海蜇、尤鱼切丝, 外加鸡蛋几只、花生少许及船家久存不舍的火鸭,如此等等, 尽皆煎香、切丝后一并入锅煲制”。船家一一照做,烹制良久, 粥香扑鼻。搯滚烫浓粥入鸡公碗,佐以葱花姜丝,随即可食。 船家亲朋好友逐香而来,对此粥赞不绝口。富二代受此鼓舞, 洗心革面,煮粥为业,终以此“荔湾艇仔粥”一举成名, 成为一代粥祖。
相对于帝王将相和志士文人,粥之于平民百姓更在乎其勤俭持家, 平常度日的本质。因此也就有了朱夫子治家格言中“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历代长传。 平民百姓之喝粥与帝王文人之食粥不同,喝的是清淡 ,食的是寡鲜,喝的是维生,食的是延年。 当有闲之人在食粥之余给粥赋以高雅的寓意时, 举步维艰的百姓从喝粥中流露出的对粥的珍惜并不低俗。诚然, 自从人“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 简朴便成了人们不得不选择的美德。 而正是当人必须选择这一美德的时候,谦卑,敬畏, 感恩之心方可由此而发,随之而来的或境况改观,或心灵升华, 或功成名就,或百世流芳,亦或依旧如常,无所改观, 都是因之而得的祝福。平民喝粥,和所喝之粥一样,平淡无奇, 多无故事,但同样历久千年,无法割舍。
以粥食温柔细腻,滋补养身的本质来表达同样的骨肉亲情当数“ 李绩煮粥侍姊”的故事了。唐英公李绩,身为仆射,姐姐生病卧床, 亲自烧火煮粥,以致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和头发。姐姐劝道:“ 你有妻妾众多,何苦劳烦自己?”。李绩回答说:“ 不是因为无人可用,是想着姐姐年纪大了,我也老了, 即使想长久地为姐姐烧火煮粥,又能多久呢?”。拳拳亲情, 尽在一举一粥。“子欲养而亲不待”, 想到先前读到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字,念及远在故乡的父母, 只愿有机会也熬粗粥一锅,权表寸心。
较之国人善在饭食中寻找浪漫的写意, 西人则更善于寻找逻辑和规则。同样是关于粥, 西人想到的是如何从中找到最佳的治国规则。有故事如是说。 七人同住,每日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经常争先恐后, 秩序混乱,致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 商讨办法解决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的问题。方法之一, 指定一个人分粥,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方法之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 结果是他们只有一天可以吃饱,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方法之三, 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 结果只有溜须拍马的人和分粥的人自己分得的多。方法之四, 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 结果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到协同一致,粥到嘴时已经凉透了。 方法五,轮流分粥, 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 结果出人预料,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于是大家和平度日。 这个故事实际上映射的是一个公平社会制度形成的过程。 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 号称当今最完美的民主机制也就如同第四种方法那样, 公平但毫无效益。方法之五那样理想的制度也许只是个梦想, 但愿梦想成真。
关于粥和制度,有文人王蒙者以文人的哲学抽象写就过一篇“ 坚硬的稀粥”来一目了然地影射当时的专制制度。 说一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因为爷爷对稀粥的独有钟爱, 以及家中其他各人各自虽思改变,但互不妥协的牵扯, 导致最终还是不得不喝粥的结局。此文一出,追捧者无数, 皆以为点到了制度的死穴。依此推论,一个喝粥的制度, 在粥的坚硬中,是无法改变喝粥的结局的,想吃干饭绝无可能。 不成想几十年后,这家人在稀粥的坚韧中忍辱负重, 开始和首富比肩,吃起酒肉大餐了,只是烹饪方法有所不同。 粥有千种,煮制各异,稀粥加奶酪,牛奶拌辣椒都不会合胃口的。
我自己与粥,也有一段平凡但记忆深刻的故事。之所以时常记起, 是因为那段往事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上初中那年, 需要步行很远到学校。许多同学因而会随身带些零钱以备不时之需。 家境并不宽裕的我没有这样的奢侈,因而每当同学购买零食时, 我只能避开。尽管自己明白这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 偶尔的虚荣心和对零食的渴望还是让我陷入了那次困境。 下学回家的路上,同学合伙要到路过的一个饭馆喝糖稀粥, 满满一大碗大米粥,外加一大勺白糖, 对那个年代的我诱惑不亚于一辆漂亮的新车。 但五分钱的代价也是同样的让人犹豫不已。 在一分钱能买两个米花糖,三个月能得到一毛钱的零花钱的年代, 五分钱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然而糖稀粥的诱惑外加同学们的极力怂恿, 我加入了喝糖稀粥的队伍,从同学那里借来五分钱, 尽情放胆地享受了一把。 可当时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归还借来的五分钱。喝粥之后多日, 我在家里翻箱倒柜, 希望找到以前看到过的母亲曾经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的一分或两分钱, 以期积少成多。不幸的是明明以前曾亲眼见到过的, 竟然一分钱也没找到。后来母亲知道了这件事,责骂之余, 帮我还上了那五分钱的巨债。 一碗口感极好的糖稀粥和一段担惊受怕的举债经历让我懂得了诱惑的 代价。
粥本清淡平和,宜静心安分,食其滋养,感乎恩德。 还是收心品其滋味为上。食粥养生,道理浅显,古经多有记载。《 本草经疏》有道:粳米乃“五谷之长,人相须以为命者也。”《 随息居饮食谱》曰:“粳米甘平,宜煮粥食,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 每收奇绩。”《医药六书•药性总义》称:“ 粳米粥为资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北宋张文潜之《 粥记》言简意赅,阐述了食粥养生法:“每晨起,食粥一大碗。 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腔腑相得, 最为饮食之良”。 有此诸多历久弥新之佐证,加之年少之时多因家贫而喝粥良多, 于今身无杂疾之困扰,更加感念粥之益处。
腊八节应该不远了,静候其间妻同众姊妹朋友“群雌粥粥”, 竞技煲粥的景象。想在这欲投亲而不得的异域他乡, 必是一道可歌可写的风景。更何况在寒冬里, 品尝热腾腾的粥本来也是一件十分写意的事。在此之前, 权且把美好的愿望寄了,以待同样美好现实到来。撰此杂文以记, 同时问自己一句“还记得上次喝粥是什么时候吗?”
民以食为天,千古不变的真理。尽管中国历代文人极力推崇“
“物贱以人贵”从不乏例证,对粥而言也是如此。
中华饮食中历来就有南粥北面之说。盛产小麦的北方精于各种面食,
如果说帝王们偶然的宠幸让简朴的糜粥名见经传,
粥假名人事迹而传世亦见于成语“划粥割齑”。因“
历代文人墨客的一个缺点也是一个优点就是善于把平常琐事提拔到雅
文人要把粥吟诵到诗文里去,
相对于帝王将相和志士文人,粥之于平民百姓更在乎其勤俭持家,
以粥食温柔细腻,滋补养身的本质来表达同样的骨肉亲情当数“
较之国人善在饭食中寻找浪漫的写意,
关于粥和制度,有文人王蒙者以文人的哲学抽象写就过一篇“
我自己与粥,也有一段平凡但记忆深刻的故事。之所以时常记起,
粥本清淡平和,宜静心安分,食其滋养,感乎恩德。
腊八节应该不远了,静候其间妻同众姊妹朋友“群雌粥粥”,
Friday, September 20, 2013
湖滨月色在中秋
身在他乡多年了,故国的节期已忘却许多。几日来,妻子和友人在网上切磋厨艺,比试制作月饼的技巧,让今年的中秋格外不同。这样的气氛实在难得,因而有了许多少时常有的期盼。而这样的期盼在今晚如约而至的月光里更加清晰,应该到外面走走,去看看湖滨在今晚的夜色。
和着傍晚的凉风,秋虫的鸣叫声从草丛中传来,颇有窃窃意。明月已静候多时了,就在不远的天边。在没有雾霭的夜空,这一轮与往日不同的满月大了许多,也明朗了许多,但没有夺人的眩耀,也没有惑人的娇媚,倒是娴静大方,像等候晚归良人的妻子。
沿着小区里的主街,闲散地向惯常漫步的湖边踱去。这条贯穿南北的街道是一条弯曲的柏油路,虽说是主路,来往的车辆并不多。平日里上下班时间,常有忙碌的行者匆匆驶过,也是默默的,并不惊扰人和这路上的寂静,因而是漫步的好去处。我常常在这条路上走,看到想到的颇多,也多有感悟和顿开的时候,但记下来的很少。今晚,在这独有的,抑或是特别预备的月色里,实在应该格外记住这些日后即将忘去的细节。
路的一侧是居家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成一排。另一侧多是原始树木,厚厚地遮住其后的景观,让人无法极目。不远的地方有一开阔的豁口,是一大片让野鸟栖息的保护区。春夏时分,据说有约二十多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豁口的一边有条沙土铺成的小径,那便是通往湖边的路了。沿小径的一端朝另一端望去,一潭静静的湖水隐约可见。小径左侧的荒草多已枯黄了,齐腰深的幽暗里,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小径右侧是一段泄洪用的沟渠。浅水漫没的沟里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在有明月当空的今夜,远处的湖水泛着银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荒草和芦苇覆盖的原野,犹如披金戴玉一般,在微风中起伏。
沿小径走过半途,有一截古旧的木桥横沟渠而过,叉向茂密的橡树林。平日里,高大的橡树遮天蔽日,给幽暗中的去处平添几分恐怖。但在今夜如昼的莹光里,斑驳陆离的路面反倒越发牵引人的好奇了。坚实平坦的桥面,拱身高出沟底十余尺,凭栏俯瞰桥下景象,月影倒映的水里有蛙鸣此起彼伏,似乎在这中秋的明月夜,不一展歌喉将抱恨终生似的。也许的确如此吧,此时此刻,喜好清静的我居然有了放歌的强烈愿望。"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釆菱女,一道夜歌归"。质朴的古风溶于田园景色,让人不时想起儿时学舌「刘三姐」对歌的场面。
叉道通向密实的树林,几乎看不透前路。偶有的空隙处露出的是一汪极其澹泊的池塘。这是泄洪渠流下的水囤积而成,因而十分肥沃。池塘的入口处有一堤水獭筑成的堰坝,缓冲了急流,也滤去了残败的落叶,令池塘的水面极其清澈而平静。倒映着夜空的明月,一个天上,一个水中,很难辨别哪个是真哪个是影。池塘远处摇曳在微风里的是一片水草的天地,披着银白色的清辉,有绸缎般的质感。紧邻水草的塘面上层层叠叠的浮萍在这明亮的月夜里也只是灰暗的,交织于同样灰暗的树影之中,反倒十分和谐匀称。
我还是不想分神,纵使叉道深处或有不遇的奇观,但前方的湖畔应该更有看头才是。径直依径前往,脚下的沙石路唦唦有声,像踩在谷场上收获的庄稼上一般。已经许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儿时借住农家时,没有通明的灯火,没有可消遣的游戏,月夜里,谷场上,奔跑跳跃,追逐躲藏,也曾是别样快乐的时光。怀旧的时候多了也就意味着自己在渐渐老去,人言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那彼时此刻一样明朗的月夜难道真的"冷月无情"吗?我不以为然。
走过另外一截小木桥,小径的尽头便是湖滨的沙滩了。区区数十尺见方,这片小小的人造沙滩并没有明显的刀削斧琢的痕迹,倒是和湖水浑然一体,为观赏者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便利。放眼望去,水面和视野都比先前的池塘宽阔了许多,观赏的感受也迥乎不同了。静悄悄的湖面上是一波波随风而来的涟漪,直到拍打到脚下沙滩时才发出阵阵混响,也是悄悄的,像是怕惊了那银色的梦。
月亮高悬于天,一抹尚未来得及褪去嫣红漂浮在藏蓝色的天幕上。映在涟漪中的银光不再是圆圆的复制品,沿着目所能及之处,由远及近划出一道明亮的光柱,反衬着天上的一轮,一个倒写的惊叹号让人的观感涌向高潮。我喜看这样的月色,比那池塘里的娇小似乎更有感染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心灵和自然的交响在这宁静而开阔的湖水中悄然奏响!
激发起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纵使在这无人打扰的湖畔。思绪在冥想和观感中跳跃不已。突然之间我领悟到了,这没有莲荷的月色丝毫也不逊色。不要刻意寻找依依的杨柳吧,挺拔的劲松,坚实的橡树,还有那醒目的白桦,在月夜里一样夺目。不要执意扑捉沐浴在乳白中的感受吧,无声的微风,透明的夜幕,还有这随心随意的心情,在寒秋时节仍然温馨!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故时才子佳人的哀婉悲歌不是我想要感受的。我想要感受的是在归去的路上看到隐约闪烁的灯光,一眨一眨的,像爱犬泰迪调皮的眼睛。
我很想在这里长久驻足,继续享受这确实如浸泡过牛乳般的一切。但家中妻子宴请的小宾客的归期该要到了。于是收拾起辅散开来的万千思绪,依依作别湖四周有如远山轮廓般的树影,腾着淡淡薄雾的湖水,愈加响亮的虫叫蛙鸣,更有这中秋夜里让人牵挂不已的万里乡情,漫步踏上归途。"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和着傍晚的凉风,秋虫的鸣叫声从草丛中传来,颇有窃窃意。明月已静候多时了,就在不远的天边。在没有雾霭的夜空,这一轮与往日不同的满月大了许多,也明朗了许多,但没有夺人的眩耀,也没有惑人的娇媚,倒是娴静大方,像等候晚归良人的妻子。
沿着小区里的主街,闲散地向惯常漫步的湖边踱去。这条贯穿南北的街道是一条弯曲的柏油路,虽说是主路,来往的车辆并不多。平日里上下班时间,常有忙碌的行者匆匆驶过,也是默默的,并不惊扰人和这路上的寂静,因而是漫步的好去处。我常常在这条路上走,看到想到的颇多,也多有感悟和顿开的时候,但记下来的很少。今晚,在这独有的,抑或是特别预备的月色里,实在应该格外记住这些日后即将忘去的细节。
路的一侧是居家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成一排。另一侧多是原始树木,厚厚地遮住其后的景观,让人无法极目。不远的地方有一开阔的豁口,是一大片让野鸟栖息的保护区。春夏时分,据说有约二十多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豁口的一边有条沙土铺成的小径,那便是通往湖边的路了。沿小径的一端朝另一端望去,一潭静静的湖水隐约可见。小径左侧的荒草多已枯黄了,齐腰深的幽暗里,不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小径右侧是一段泄洪用的沟渠。浅水漫没的沟里长着一人多高的芦苇。在有明月当空的今夜,远处的湖水泛着银光,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荒草和芦苇覆盖的原野,犹如披金戴玉一般,在微风中起伏。
沿小径走过半途,有一截古旧的木桥横沟渠而过,叉向茂密的橡树林。平日里,高大的橡树遮天蔽日,给幽暗中的去处平添几分恐怖。但在今夜如昼的莹光里,斑驳陆离的路面反倒越发牵引人的好奇了。坚实平坦的桥面,拱身高出沟底十余尺,凭栏俯瞰桥下景象,月影倒映的水里有蛙鸣此起彼伏,似乎在这中秋的明月夜,不一展歌喉将抱恨终生似的。也许的确如此吧,此时此刻,喜好清静的我居然有了放歌的强烈愿望。"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釆菱女,一道夜歌归"。质朴的古风溶于田园景色,让人不时想起儿时学舌「刘三姐」对歌的场面。
叉道通向密实的树林,几乎看不透前路。偶有的空隙处露出的是一汪极其澹泊的池塘。这是泄洪渠流下的水囤积而成,因而十分肥沃。池塘的入口处有一堤水獭筑成的堰坝,缓冲了急流,也滤去了残败的落叶,令池塘的水面极其清澈而平静。倒映着夜空的明月,一个天上,一个水中,很难辨别哪个是真哪个是影。池塘远处摇曳在微风里的是一片水草的天地,披着银白色的清辉,有绸缎般的质感。紧邻水草的塘面上层层叠叠的浮萍在这明亮的月夜里也只是灰暗的,交织于同样灰暗的树影之中,反倒十分和谐匀称。
我还是不想分神,纵使叉道深处或有不遇的奇观,但前方的湖畔应该更有看头才是。径直依径前往,脚下的沙石路唦唦有声,像踩在谷场上收获的庄稼上一般。已经许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儿时借住农家时,没有通明的灯火,没有可消遣的游戏,月夜里,谷场上,奔跑跳跃,追逐躲藏,也曾是别样快乐的时光。怀旧的时候多了也就意味着自己在渐渐老去,人言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那彼时此刻一样明朗的月夜难道真的"冷月无情"吗?我不以为然。
走过另外一截小木桥,小径的尽头便是湖滨的沙滩了。区区数十尺见方,这片小小的人造沙滩并没有明显的刀削斧琢的痕迹,倒是和湖水浑然一体,为观赏者提供了近水楼台的便利。放眼望去,水面和视野都比先前的池塘宽阔了许多,观赏的感受也迥乎不同了。静悄悄的湖面上是一波波随风而来的涟漪,直到拍打到脚下沙滩时才发出阵阵混响,也是悄悄的,像是怕惊了那银色的梦。
月亮高悬于天,一抹尚未来得及褪去嫣红漂浮在藏蓝色的天幕上。映在涟漪中的银光不再是圆圆的复制品,沿着目所能及之处,由远及近划出一道明亮的光柱,反衬着天上的一轮,一个倒写的惊叹号让人的观感涌向高潮。我喜看这样的月色,比那池塘里的娇小似乎更有感染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心灵和自然的交响在这宁静而开阔的湖水中悄然奏响!
激发起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纵使在这无人打扰的湖畔。思绪在冥想和观感中跳跃不已。突然之间我领悟到了,这没有莲荷的月色丝毫也不逊色。不要刻意寻找依依的杨柳吧,挺拔的劲松,坚实的橡树,还有那醒目的白桦,在月夜里一样夺目。不要执意扑捉沐浴在乳白中的感受吧,无声的微风,透明的夜幕,还有这随心随意的心情,在寒秋时节仍然温馨!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故时才子佳人的哀婉悲歌不是我想要感受的。我想要感受的是在归去的路上看到隐约闪烁的灯光,一眨一眨的,像爱犬泰迪调皮的眼睛。
我很想在这里长久驻足,继续享受这确实如浸泡过牛乳般的一切。但家中妻子宴请的小宾客的归期该要到了。于是收拾起辅散开来的万千思绪,依依作别湖四周有如远山轮廓般的树影,腾着淡淡薄雾的湖水,愈加响亮的虫叫蛙鸣,更有这中秋夜里让人牵挂不已的万里乡情,漫步踏上归途。"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13
自由自在地老去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些揶揄岁月流逝的当代箴言,虽略不近情理,亦不乏为至理名言。其中之一道:"当你开始怀旧的时候,不是因为那时好,而是因为你老了"。事实的确如此。最近一段时间,我就特别喜欢粗食杂粮,像红薯,玉米之类的,几乎爱不释口。早上一个微波炉烤红薯,中午两个玉米面发糕,晚上如果可能的话,真想喝上一碗五谷杂糊。不仅自己爱吃,也极力游说儿子女儿吃。说只吃精粮不健康,就像年迈的老母当年为家里缺少细粮找借口时所说的一模一样,只是动机确实不同了,我这可是真爱吃,爱到了迷恋的程度。
说到迷恋,其实应该是留恋。如果不是女儿的辩驳提醒了我,我还真以为他们和我自己当年那样不识货呢!女儿这学期选修了一门心理学课,其中有一课讲到所谓的"安慰品"对人心理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如果年少时经常接触某个物件,那么在他年老的时候,他会格外喜欢这类物件,不论它多么粗糙破旧,多么无用碍眼。依此理论,女儿说那红薯玉米糕之类的美味其实就是我的"安慰品"。言外之意就是我已经开始在怀旧中老去,需要在我年少时赖以维生且久食生厌的粗粮中找到安慰。我并不怀疑女儿对老父的至诚爱戴,但她这番极科学的辩驳加玩笑让我开始思考。
我不得不承认发现或创造这一心理学理论的人很有洞察力,而那个说出开篇时提到的当代箴言的人也不是只为贫嘴的等闲之辈。我确实很喜欢怀旧了。就如现在这样,我喜欢随时随地写下一些零碎的感悟或记忆,并很好地保存起来。也喜欢把儿女们的文字搜集珍藏。开始喜欢看历史频道,喜欢考究破旧的"古董",喜欢在古书中寻找智慧,喜欢用古体诗词表达情怀。还有喜欢品味我的"安慰品"红薯和玉米糕。在即将步入半百之时,我真的开始老去了吗?
事实的确如此。想到女儿善意的玩笑,任凭儿子顽皮地用居高临下的姿态顶撞自己为父的劝导,"美好"的过去开始时时逗留脑海,挥之不去,真的是那样美好!曾经那样苦涩难咽的五谷杂粮,曾经以那样花样翻新的形式出现,彼时意在促进简单食欲的花招,此刻竟是这样令人向往。烤红薯,煮红薯,红薯干,红薯面,窝头,发糕,煎饼,摊黄,黑花卷,钢筋面,碴子粥,稀糊糊,都仿佛节假请客聚会时妻所准备的中西全席中的佳肴一般,历历在目,益思愈念。这些曾经伴随了我的童年,如今开始安慰我的近知天命之年的记忆,在每天的早餐之际,就是这样揭示着女儿所提及的道理,令人留恋的不是那些日子的艰难,而是那些艰难的日子。
昨天组里一同为公司一个女同事过生日。午餐后收到她致谢的邮件,说:"感谢大家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二十九岁生日"。本想回以"真看不出来你已经这么老了"来恭维一下,后恐为误解而作罢。我们都很清楚她是在用这样的玩笑掩饰自己的真实年龄。以她在公司二十多年的经历,还有虽保持良好但也显露岁月痕迹的体型来猜测,她应该是我的同龄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为女士,喜爱美丽,留恋年轻自无可厚非。但流年似水,岁月无情,所有的人都要同样去面对。最近被诊断罹患癌症的高科技名人李开复在互联网上感慨道:"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何止如此,岁月面前,生命面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班回家的路上,收音机NPR的节目里介绍了一个有个性的英国流行音乐作曲家的故事。在讲解完他诸多个人事迹和成就后的结尾处,主持人说人死之前必须听的一千首歌曲中有一首就是这位音乐人的作品。由此,我想到以前经常在网络专栏中看到的类似死前必须。必须去的一百个景点,必须读的一百本书,必须吃的五十种食物,必须做的二十个决定,等等此类,不胜枚举。照此推理,如果真要不遗憾地死去,那真得要忙死才能行。而以我目前半百将过,多事无成的现状,想平安无虞地老去将来的日子绝无可能。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看似百般无奈,无力回天。但我更愿意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解读。不再妄为不可及,不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务好正业,心平气和,平平安安度过今生,闻鸡起舞,随遇而安, 淡泊明志,心存感恩,这是知天命之一解。认真思考人生下半程,重新定位生活之优先次序,换好轮胎跑当跑的路是知天命之二解。
在即便是"人活八十仍健在"的今天,半百后的旅途还是来日不多,屈指可数。但心存盼望的我们有理由选择在快乐中,感恩里自由自在地老去,携手并肩渐渐没入那依旧美丽的夕阳红中去,从容不迫,荣辱不惊!
说到迷恋,其实应该是留恋。如果不是女儿的辩驳提醒了我,我还真以为他们和我自己当年那样不识货呢!女儿这学期选修了一门心理学课,其中有一课讲到所谓的"安慰品"对人心理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如果年少时经常接触某个物件,那么在他年老的时候,他会格外喜欢这类物件,不论它多么粗糙破旧,多么无用碍眼。依此理论,女儿说那红薯玉米糕之类的美味其实就是我的"安慰品"。言外之意就是我已经开始在怀旧中老去,需要在我年少时赖以维生且久食生厌的粗粮中找到安慰。我并不怀疑女儿对老父的至诚爱戴,但她这番极科学的辩驳加玩笑让我开始思考。
我不得不承认发现或创造这一心理学理论的人很有洞察力,而那个说出开篇时提到的当代箴言的人也不是只为贫嘴的等闲之辈。我确实很喜欢怀旧了。就如现在这样,我喜欢随时随地写下一些零碎的感悟或记忆,并很好地保存起来。也喜欢把儿女们的文字搜集珍藏。开始喜欢看历史频道,喜欢考究破旧的"古董",喜欢在古书中寻找智慧,喜欢用古体诗词表达情怀。还有喜欢品味我的"安慰品"红薯和玉米糕。在即将步入半百之时,我真的开始老去了吗?
事实的确如此。想到女儿善意的玩笑,任凭儿子顽皮地用居高临下的姿态顶撞自己为父的劝导,"美好"的过去开始时时逗留脑海,挥之不去,真的是那样美好!曾经那样苦涩难咽的五谷杂粮,曾经以那样花样翻新的形式出现,彼时意在促进简单食欲的花招,此刻竟是这样令人向往。烤红薯,煮红薯,红薯干,红薯面,窝头,发糕,煎饼,摊黄,黑花卷,钢筋面,碴子粥,稀糊糊,都仿佛节假请客聚会时妻所准备的中西全席中的佳肴一般,历历在目,益思愈念。这些曾经伴随了我的童年,如今开始安慰我的近知天命之年的记忆,在每天的早餐之际,就是这样揭示着女儿所提及的道理,令人留恋的不是那些日子的艰难,而是那些艰难的日子。
昨天组里一同为公司一个女同事过生日。午餐后收到她致谢的邮件,说:"感谢大家让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二十九岁生日"。本想回以"真看不出来你已经这么老了"来恭维一下,后恐为误解而作罢。我们都很清楚她是在用这样的玩笑掩饰自己的真实年龄。以她在公司二十多年的经历,还有虽保持良好但也显露岁月痕迹的体型来猜测,她应该是我的同龄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为女士,喜爱美丽,留恋年轻自无可厚非。但流年似水,岁月无情,所有的人都要同样去面对。最近被诊断罹患癌症的高科技名人李开复在互联网上感慨道:"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其实何止如此,岁月面前,生命面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班回家的路上,收音机NPR的节目里介绍了一个有个性的英国流行音乐作曲家的故事。在讲解完他诸多个人事迹和成就后的结尾处,主持人说人死之前必须听的一千首歌曲中有一首就是这位音乐人的作品。由此,我想到以前经常在网络专栏中看到的类似死前必须。必须去的一百个景点,必须读的一百本书,必须吃的五十种食物,必须做的二十个决定,等等此类,不胜枚举。照此推理,如果真要不遗憾地死去,那真得要忙死才能行。而以我目前半百将过,多事无成的现状,想平安无虞地老去将来的日子绝无可能。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看似百般无奈,无力回天。但我更愿意用正面积极的态度去解读。不再妄为不可及,不再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务好正业,心平气和,平平安安度过今生,闻鸡起舞,随遇而安, 淡泊明志,心存感恩,这是知天命之一解。认真思考人生下半程,重新定位生活之优先次序,换好轮胎跑当跑的路是知天命之二解。
在即便是"人活八十仍健在"的今天,半百后的旅途还是来日不多,屈指可数。但心存盼望的我们有理由选择在快乐中,感恩里自由自在地老去,携手并肩渐渐没入那依旧美丽的夕阳红中去,从容不迫,荣辱不惊!
减肥小记
减肥小记(1/2)
减肥和戒烟一样,不是个轻省的活儿。当习惯了每餐每顿都饱噔噔之后依然留恋不舍,想让人把每天摄入的卡路里降到勉强维持最基本消耗的水平,那非得厌世不可。厌世的原因可以有许多,最为典型,也最为文人墨客所大书特书的,当数柳三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种。所以当易安女居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的时侯,博得的是众男名士的一致叫好。这在女子不被真看为花,也不被真当成玉的年代,太不容易了。不过,我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减肥实不可取。才被剥夺了那年少时盼望已久的吃啥有啥的好光景,又要加上这年老时本应忘却的卿卿我我的花前月,这不明摆着是被打劫吗?下围棋的人最能体会这滋味,难受!所以,如果有可选择的话,还是不要强入那"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境界为好。
话扯远了,还是说减肥的事吧!概而言之,减肥的妙方大致有三,用类似兵书的术语说就是:釜底抽薪,偷梁换柱,和奔命于疲。
所谓釜底抽薪就是夺其口福,断其粮草。自古民以食为天,再大的胖子,几天不给饭吃,肯定脱像。千万不可轻信那喝白水都长膘的传说。所以,对能忍受饥肠辘辘而仍笑对人生者,这是最节省也最有效的减肥方法。医学上最新的治癌技术叫"饿死癌细胞",釜底抽薪虽不以饿死胖子为目标,把胖子重塑为一个精神抖擞的瘦子,应该说动机是无可厚非的。用马丁•路德•金的讲演口气说,就是"给我一个胖子,我要从中挖出一个瘦子来!"。
再说减肥妙方之偷梁换柱。这是商家生意人让人在折损体重的同时再折损金银的一贯伎俩。号称让你照样吃喝,照样懒散,于无声中听惊雷,于无为中减体重。方法不可谓无效,吃喝也确实如常,但用上海人的话说,日子可不要过得太舒坦了,把山珍海味取代以各类无滋无味的合成品,让你一吃就饱,一饱就不饿,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过头?更何况如此炮制出来的也只是徒有其表的假象而已。一身松垮靠紧凑的衣着托出来的身材怎么看也不似青春年少般有活力。因而,对于有"只有花了钱办的事才稳妥"情结的人,此法或值得一试。
奔命于疲听起来真的很负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说釜底抽薪是截断你能量的供应的话,那么奔命于疲就是增大你能量的输出。或健身,或长跑,或桑拿,或瑜伽,等等其法,概不赘述,只要能让你体力劳顿,大汗淋漓,就可以让你在奔命于疲之际,去其糟粕,存留精华。拿破仑不是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与此同理,不想当瘦子的胖子也一定不是好胖子!
减肥须有动力才行,这是常识。对于热衷于体态轻盈,花枝招展的爱美女子,动力和决心自不用说,但对于我这样的瘦了其实更难看的中年知天命的平慵男,真的没有什么驱动力。所以十多年前就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进两步,退一双。减掉三十磅后又长回二十又五。古人云"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现在看来,这可真像是在说我。因为几年之后,我终于成功了,不过我的动力再简单又为人所不屑了。吃太多了,穷人得了富人病,再不减生命甚忧,不想厌世都不行了,世该厌我了。就是这样,求生的欲望让我成功减掉三十五磅,而且保持至今已两年有余了。
减肥小记(2/2)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借用成功唬得天下的唐骏先生的豪言壮语,激励一下有此志向或打算有此志向的朋友们。同时,也晾晒一下其中的苦辣酸甜,免得将来因只报喜不报忧让后来者陷入困境。也算是对自己这番经历有个记录,万一以后有机会写个自传什么的,有详细的原始资料可查。对于这一点,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像那些坚強而美丽的癌症患者在与病魔搏斗的每时每刻坚持用博客纪录鼓励他人那样,写一本"减肥日记"。
还是开篇所说的那样,减肥和戒烟一样,不是个轻省的活儿。首先要选择并更重要的是坚持使用那并不令人快愉的方法。无论如何,除了附带更大痛苦的抽肥油,切脂肪的外科手段之外,似乎还没有更好的方法超出所提妙方三招之外。我没有采用在我看来近乎生不如死的"偷梁换柱"法,用的是其他两招先后有序,双管齐下的组合招。先"釜底抽薪"快速除去多余懒散脂肪近四十磅,再辅以"奔命于疲"以增加欠缺的活力肌肉,坚持不懈至今两年有余,成效斐然,路人皆知。然而,谁解其中味的过程还是值得回味。
以"釜底抽薪"开练的第一阶段,迅速将日进食量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多以生鲜蔬菜为主,佐以少量提供蛋白的鸡肉或干果。历时三至四周,立竿见影。这个阶段的表面观察为,人形脱像,衣裤宽松,一脸松垮的皮像融化了的奶酪赘挂在颧骨上,脸色呈土黄色,外加隐约灰绿,就像刚出土的青铜器。间或一轮的眼睛除了对食物还有的一点贪婪之外,对美女鲜花都一概无动于衷了。这时候最大的诱惑是食物的一切,或生活中,或睡梦里,见什么都想吃,爱屋及乌,进食时,甚至连盛食物的盘子都想一并嚼碎吞下。因此,这个阶段要求意志格外坚强。遇到公司便餐或朋友聚餐,想吃两盘时,就吃一盘,实在不行就掩目不看,以求心不为烦。
之后不久,在辅以"奔命于疲"之法之先,有一个易为同情心所迷惑而失志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从熟人朋友中收到的或同情,或慰问,或建议,或劝解越来越多。知底细的朋友见面就说"别再减了,都没人样儿了!",略熟悉的朋友会善意提醒说"最好去做个彻底检查,我一个朋友就••••••",生疏点的朋友默默无语,同情的眼神明明在说"真可怜,这么年轻轻的就完了!"。总之,自己在这个阶段要保持格外的冷静和清醒,千万别也自己可怜自己,导致前功尽弃。
度过以上两阶段后,可以说好日子快来了。减掉多余的负担之后,腹部不再因夜里积蓄过多而不适,最大的表现是早上起来那惯性的里急不见了。同时,恢复细长的脖子不再阻碍气道,呼吸通畅,鼾声匿迹。等等如此,好处连连。此时此刻就是追加第二招"奔命于疲"的最佳时机。此招的具体方法可因人而异,我选择的是省钱又贴近自然的长跑。随时随地,不拘器械,又是自己故技重演,因而格外得心应手。如今每周五次七英里长跑之外,又额外补充增强肌肉的静态练习一套,两组共六十俯卧撑,三十仰卧起坐,其他腰部,腿部肌肉,关节训练各三十。如此等等,效果斐然可见。如果不再在关键时刻抽筋的腿还说明不了什么,圈起胳膊的两疙瘩健子肉也不令人喜出望外的话,那么,隐藏在皮下脂肪瘤中间时隐时现的六小块,对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儿来说,也应该让人骄傲一点了吧?
双管齐下,两招并用,半年之后,青铜色的灰绿为古铜色的黑又亮所替代,同情的眼神为羡慕的目光所替代。一个五短身材,体重严重超标的胖子,就像蜕变的大青虫一样,复活了肉体的活力。每日早晨轻轻松松地穿上腰围二尺八的裤子时的感觉,在很多方面都远比过去腰围三尺六时好得多。电视里经常广告的"Before & After"就在自己的生活里真实再现,真是啥都别说了!走过如此的减肥经历,还有半辈子要坚持下去。保罗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在这里也是最好的警示和鼓励。
减肥和戒烟一样,不是个轻省的活儿。当习惯了每餐每顿都饱噔噔之后依然留恋不舍,想让人把每天摄入的卡路里降到勉强维持最基本消耗的水平,那非得厌世不可。厌世的原因可以有许多,最为典型,也最为文人墨客所大书特书的,当数柳三变"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种。所以当易安女居士"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痩"的时侯,博得的是众男名士的一致叫好。这在女子不被真看为花,也不被真当成玉的年代,太不容易了。不过,我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减肥实不可取。才被剥夺了那年少时盼望已久的吃啥有啥的好光景,又要加上这年老时本应忘却的卿卿我我的花前月,这不明摆着是被打劫吗?下围棋的人最能体会这滋味,难受!所以,如果有可选择的话,还是不要强入那"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境界为好。
话扯远了,还是说减肥的事吧!概而言之,减肥的妙方大致有三,用类似兵书的术语说就是:釜底抽薪,偷梁换柱,和奔命于疲。
所谓釜底抽薪就是夺其口福,断其粮草。自古民以食为天,再大的胖子,几天不给饭吃,肯定脱像。千万不可轻信那喝白水都长膘的传说。所以,对能忍受饥肠辘辘而仍笑对人生者,这是最节省也最有效的减肥方法。医学上最新的治癌技术叫"饿死癌细胞",釜底抽薪虽不以饿死胖子为目标,把胖子重塑为一个精神抖擞的瘦子,应该说动机是无可厚非的。用马丁•路德•金的讲演口气说,就是"给我一个胖子,我要从中挖出一个瘦子来!"。
再说减肥妙方之偷梁换柱。这是商家生意人让人在折损体重的同时再折损金银的一贯伎俩。号称让你照样吃喝,照样懒散,于无声中听惊雷,于无为中减体重。方法不可谓无效,吃喝也确实如常,但用上海人的话说,日子可不要过得太舒坦了,把山珍海味取代以各类无滋无味的合成品,让你一吃就饱,一饱就不饿,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过头?更何况如此炮制出来的也只是徒有其表的假象而已。一身松垮靠紧凑的衣着托出来的身材怎么看也不似青春年少般有活力。因而,对于有"只有花了钱办的事才稳妥"情结的人,此法或值得一试。
奔命于疲听起来真的很负面,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说釜底抽薪是截断你能量的供应的话,那么奔命于疲就是增大你能量的输出。或健身,或长跑,或桑拿,或瑜伽,等等其法,概不赘述,只要能让你体力劳顿,大汗淋漓,就可以让你在奔命于疲之际,去其糟粕,存留精华。拿破仑不是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与此同理,不想当瘦子的胖子也一定不是好胖子!
减肥须有动力才行,这是常识。对于热衷于体态轻盈,花枝招展的爱美女子,动力和决心自不用说,但对于我这样的瘦了其实更难看的中年知天命的平慵男,真的没有什么驱动力。所以十多年前就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进两步,退一双。减掉三十磅后又长回二十又五。古人云"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现在看来,这可真像是在说我。因为几年之后,我终于成功了,不过我的动力再简单又为人所不屑了。吃太多了,穷人得了富人病,再不减生命甚忧,不想厌世都不行了,世该厌我了。就是这样,求生的欲望让我成功减掉三十五磅,而且保持至今已两年有余了。
减肥小记(2/2)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借用成功唬得天下的唐骏先生的豪言壮语,激励一下有此志向或打算有此志向的朋友们。同时,也晾晒一下其中的苦辣酸甜,免得将来因只报喜不报忧让后来者陷入困境。也算是对自己这番经历有个记录,万一以后有机会写个自传什么的,有详细的原始资料可查。对于这一点,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像那些坚強而美丽的癌症患者在与病魔搏斗的每时每刻坚持用博客纪录鼓励他人那样,写一本"减肥日记"。
还是开篇所说的那样,减肥和戒烟一样,不是个轻省的活儿。首先要选择并更重要的是坚持使用那并不令人快愉的方法。无论如何,除了附带更大痛苦的抽肥油,切脂肪的外科手段之外,似乎还没有更好的方法超出所提妙方三招之外。我没有采用在我看来近乎生不如死的"偷梁换柱"法,用的是其他两招先后有序,双管齐下的组合招。先"釜底抽薪"快速除去多余懒散脂肪近四十磅,再辅以"奔命于疲"以增加欠缺的活力肌肉,坚持不懈至今两年有余,成效斐然,路人皆知。然而,谁解其中味的过程还是值得回味。
以"釜底抽薪"开练的第一阶段,迅速将日进食量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多以生鲜蔬菜为主,佐以少量提供蛋白的鸡肉或干果。历时三至四周,立竿见影。这个阶段的表面观察为,人形脱像,衣裤宽松,一脸松垮的皮像融化了的奶酪赘挂在颧骨上,脸色呈土黄色,外加隐约灰绿,就像刚出土的青铜器。间或一轮的眼睛除了对食物还有的一点贪婪之外,对美女鲜花都一概无动于衷了。这时候最大的诱惑是食物的一切,或生活中,或睡梦里,见什么都想吃,爱屋及乌,进食时,甚至连盛食物的盘子都想一并嚼碎吞下。因此,这个阶段要求意志格外坚强。遇到公司便餐或朋友聚餐,想吃两盘时,就吃一盘,实在不行就掩目不看,以求心不为烦。
之后不久,在辅以"奔命于疲"之法之先,有一个易为同情心所迷惑而失志的过渡阶段。具体表现为,从熟人朋友中收到的或同情,或慰问,或建议,或劝解越来越多。知底细的朋友见面就说"别再减了,都没人样儿了!",略熟悉的朋友会善意提醒说"最好去做个彻底检查,我一个朋友就••••••",生疏点的朋友默默无语,同情的眼神明明在说"真可怜,这么年轻轻的就完了!"。总之,自己在这个阶段要保持格外的冷静和清醒,千万别也自己可怜自己,导致前功尽弃。
度过以上两阶段后,可以说好日子快来了。减掉多余的负担之后,腹部不再因夜里积蓄过多而不适,最大的表现是早上起来那惯性的里急不见了。同时,恢复细长的脖子不再阻碍气道,呼吸通畅,鼾声匿迹。等等如此,好处连连。此时此刻就是追加第二招"奔命于疲"的最佳时机。此招的具体方法可因人而异,我选择的是省钱又贴近自然的长跑。随时随地,不拘器械,又是自己故技重演,因而格外得心应手。如今每周五次七英里长跑之外,又额外补充增强肌肉的静态练习一套,两组共六十俯卧撑,三十仰卧起坐,其他腰部,腿部肌肉,关节训练各三十。如此等等,效果斐然可见。如果不再在关键时刻抽筋的腿还说明不了什么,圈起胳膊的两疙瘩健子肉也不令人喜出望外的话,那么,隐藏在皮下脂肪瘤中间时隐时现的六小块,对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儿来说,也应该让人骄傲一点了吧?
双管齐下,两招并用,半年之后,青铜色的灰绿为古铜色的黑又亮所替代,同情的眼神为羡慕的目光所替代。一个五短身材,体重严重超标的胖子,就像蜕变的大青虫一样,复活了肉体的活力。每日早晨轻轻松松地穿上腰围二尺八的裤子时的感觉,在很多方面都远比过去腰围三尺六时好得多。电视里经常广告的"Before & After"就在自己的生活里真实再现,真是啥都别说了!走过如此的减肥经历,还有半辈子要坚持下去。保罗说"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在这里也是最好的警示和鼓励。
跑步,跑步,再跑步!
我一直怀疑自己是一个有"强迫症"气质的人。用正面而激极向上的话说,这叫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古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的也不过是凡事不论大小,当踏踏实实有个良好的开端而已,至于能否硬将铁杵磨成绣花针,非要时时强迫自己一下而不能 。也正是这种"再坚持一下"的信念,在"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悲凉中造就了一个伟人的地位。当然,对于我来说,这永远只是一个榜样而已,毕竟并不是所有有"强迫症"的人都能成为伟人。
但于我来说,"强迫症"之让人欲罢不能有一个明显的缺憾,就是"万事开头难"。我很难下决心去做一件事,尤其是要走出自己的安乐窝,开天辟地的壮举。但是一旦开始了,那"不能放弃"的倔强,会催促我继续下去,风雨无阻,也身不由己。
两年前,在医生多次警告,和诸方面铁的事实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到了"肥胖症"的边缘。如果无视身体质量指數(BMI --- 不是IBM)的暗示,也不在意"三高"的后果,单凭五呎二吋五短身材之百六十磅体重,也能完整地钩勒出一个胖子的形象。难怪有次当着一个同事的面夸口自己当年百米速度曾达到过12秒9时,那充满窦疑的目光曾让我愤怒不已。
百米跑入12秒9是事实,善于并喜欢跑步也是事实。发现并开始这一爱好是中学时一次越野比赛。在毫无训练的情况下,用实实称称的成绩,跻身于混有许多欺骗者的前十名。当时正是长篇评书「隋唐演绎」风靡之时,我常因为那次比赛把自己想象成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
停止煅炼,开始发胖是博杀老命,创业加班的峰火年代。黄梁一梦醉方醒,浑然不觉满身肥!十年的寝卧不安,十年的步履艰难,都未曾唤醒健身的意识,直至看到两年前那张骇人的体检单。
开始减肥,开始跑步,由每周两次气喘吁吁的两英哩慢跑,到每天三英哩,五英哩,直至轻松的七英哩的狂奔,冬炼三九,夏炼三伏,风雨无阻,寒暑依旧。每天午后,在浑身微微发酸的畅快中品尝不论好赖的午餐时,毎每都能找回当年第七条好汉的感觉。
今年春天,在镇上十公里越野赛上,以男子组第二十六名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在妻兴奋的眼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挣毛巾,赢肥皂的辉煌,还有那个年月那些美丽的梦!
但于我来说,"强迫症"之让人欲罢不能有一个明显的缺憾,就是"万事开头难"。我很难下决心去做一件事,尤其是要走出自己的安乐窝,开天辟地的壮举。但是一旦开始了,那"不能放弃"的倔强,会催促我继续下去,风雨无阻,也身不由己。
两年前,在医生多次警告,和诸方面铁的事实面前,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到了"肥胖症"的边缘。如果无视身体质量指數(BMI --- 不是IBM)的暗示,也不在意"三高"的后果,单凭五呎二吋五短身材之百六十磅体重,也能完整地钩勒出一个胖子的形象。难怪有次当着一个同事的面夸口自己当年百米速度曾达到过12秒9时,那充满窦疑的目光曾让我愤怒不已。
百米跑入12秒9是事实,善于并喜欢跑步也是事实。发现并开始这一爱好是中学时一次越野比赛。在毫无训练的情况下,用实实称称的成绩,跻身于混有许多欺骗者的前十名。当时正是长篇评书「隋唐演绎」风靡之时,我常因为那次比赛把自己想象成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
停止煅炼,开始发胖是博杀老命,创业加班的峰火年代。黄梁一梦醉方醒,浑然不觉满身肥!十年的寝卧不安,十年的步履艰难,都未曾唤醒健身的意识,直至看到两年前那张骇人的体检单。
开始减肥,开始跑步,由每周两次气喘吁吁的两英哩慢跑,到每天三英哩,五英哩,直至轻松的七英哩的狂奔,冬炼三九,夏炼三伏,风雨无阻,寒暑依旧。每天午后,在浑身微微发酸的畅快中品尝不论好赖的午餐时,毎每都能找回当年第七条好汉的感觉。
今年春天,在镇上十公里越野赛上,以男子组第二十六名冲过终点线的瞬间,在妻兴奋的眼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挣毛巾,赢肥皂的辉煌,还有那个年月那些美丽的梦!
教师节之胡思乱想
(1)
如果真要高看自己一眼,我顶多是那种有才无学之辈,也就是说有点小聪明但功低肤浅的人。年少之时,狂傲之心多为孔孟之道所束缚,不曾有出格之举,但也曾心志高远,对低看自己的权威耿耿于怀。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高考作文被判零分导致当年屈居全县第二的那件事。其实判卷老师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只知有"十年树木",而不知有"百年树人"的我在那个时候暴露出了学识浅薄之软肋,硬是把定国之百年大计的命题作文洋洋洒洒地作就了一篇倡导另一囯之大计的慷慨雄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阅卷老师全然无视行文流畅,理论清晰的事实,只拘泥于跑题一点,快刀差点断送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所以,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勇气敢于人前写点什么。
(2)
少时曾有的一个志向是做一名教师,是大学教师,被称为教授的那种。因此,在研究生毕业的那年,狂傲地在自己毕业纪念册的首页写下了这样的谒语"四十成志",相信当时的同学中没有几个能深谙其中的寓意,而自己自然了然于胸,要在四十之前成为导博的博导。兼高傲与慊逊于一身的我就是这样定了自己的终身。
受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自古文人墨客那一身虽穷酸但亦可谓孤傲的正气一直激励着我绝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媚权贵,不屑臭铜,胸怀天地,志在圣贤是我的品格目标,为人师表,桃李天下,传道授业,释疑解惑是我的职业取向。
踌躇满志的我在研究生毕业的那年走上了第一个为师岗位,成为一个二流大学的助教。眼高手低的我立即不屑那些只会"碌碌无为"地照本宣科,从来不知道还要发表Paper的模范教授们,更为那些"低级"的举一反三的教学手段哀叹不已,岂不知使用逻辑抽象,将同类问题概念化,提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的"高超技艺"吗?这是从教之初的我。
(3)
天愿不随人志,在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诱惑之下,为生活所迫的我失志成为一个收入殷实的工匠而碌碌无为至今。同时也才发现不善口才的我并不是为人之师的那块料。师之道,高在明理,长于易授,得一番真功夫方能也!
(4)
胡言乱语一番纪念教师节。期无误读我意。
如果真要高看自己一眼,我顶多是那种有才无学之辈,也就是说有点小聪明但功低肤浅的人。年少之时,狂傲之心多为孔孟之道所束缚,不曾有出格之举,但也曾心志高远,对低看自己的权威耿耿于怀。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高考作文被判零分导致当年屈居全县第二的那件事。其实判卷老师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只知有"十年树木",而不知有"百年树人"的我在那个时候暴露出了学识浅薄之软肋,硬是把定国之百年大计的命题作文洋洋洒洒地作就了一篇倡导另一囯之大计的慷慨雄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阅卷老师全然无视行文流畅,理论清晰的事实,只拘泥于跑题一点,快刀差点断送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所以,多年来我一直没有勇气敢于人前写点什么。
(2)
少时曾有的一个志向是做一名教师,是大学教师,被称为教授的那种。因此,在研究生毕业的那年,狂傲地在自己毕业纪念册的首页写下了这样的谒语"四十成志",相信当时的同学中没有几个能深谙其中的寓意,而自己自然了然于胸,要在四十之前成为导博的博导。兼高傲与慊逊于一身的我就是这样定了自己的终身。
受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自古文人墨客那一身虽穷酸但亦可谓孤傲的正气一直激励着我绝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媚权贵,不屑臭铜,胸怀天地,志在圣贤是我的品格目标,为人师表,桃李天下,传道授业,释疑解惑是我的职业取向。
踌躇满志的我在研究生毕业的那年走上了第一个为师岗位,成为一个二流大学的助教。眼高手低的我立即不屑那些只会"碌碌无为"地照本宣科,从来不知道还要发表Paper的模范教授们,更为那些"低级"的举一反三的教学手段哀叹不已,岂不知使用逻辑抽象,将同类问题概念化,提到更高的理论高度的"高超技艺"吗?这是从教之初的我。
(3)
天愿不随人志,在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诱惑之下,为生活所迫的我失志成为一个收入殷实的工匠而碌碌无为至今。同时也才发现不善口才的我并不是为人之师的那块料。师之道,高在明理,长于易授,得一番真功夫方能也!
(4)
胡言乱语一番纪念教师节。期无误读我意。
Monday, September 9, 2013
湖滨屯漫步散记之一
咋夜傍晚与妻及泰迪外出漫步,随思而记,即兴而发, 作此散记以为念。
夜幕下的湖滨屯格外宁静,清凉的晚风带来的寒意, 给人以措手不及的意外。天边, 一眉纤细的残月在一粿明星的伴随下显得不那么没落, 反倒有一番深邃的意境让人揣摩。这也许是人们常说的"金星伴月" 吧?如果果真如此, 这样激发了古今中外人们美好而自由想像力的星空确实有着超乎自然 的魔力,让人们在点点零散的光亮中描绘出那样神奇瑰丽的传奇。
我很喜欢这样暗淡而简洁的色调,在近乎静止的剪影般的画面中, 任何多余的色彩都显繁冗。正如独居一隅,在竹韵泉歌伴随下, 品茗斟酌的滋味。年少时在峨眉之巅,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只可惜那时颇有少年不知许多滋味的遗憾。
漫步在湖滨的小径上,那一片已经溶入暮色的湖水, 在衰败但却果实累累的秋草的摇弋中,平静的出奇。 倒是路旁枝叶依旧繁茂的橡树林,在这晚风之中飒飒有声。 简单而黑白的色调,日暮黄昏的生灵,并不令人望而生畏。
路傍低洼处的湿地里奇景环生的杂树丛, 在这幽暗无声的夜里给人略微不安的怯意。一种不知名的阔叶植物, 在春夏时节盛开着穂状的小花,陈旧的淡紫色,但却香气袭人, 气味颇似江南盛开时的茉莉花。入秋了, 这些花所结岀的果实则是十分不相称的另一番样子。 一个个拳头大小的䇲状果壳顶在一株株枯干的枝茎上, 䇲中饱含着蒲公英绒般的毛絮,淡黄色,有蚕𢇁般的光泽, 映衬以暗褐色古板的枯枝䇲壳,竟有对比鲜明的美感。 然而在今晚这样暗谈寂静的夜里,伴以飒飒的凉风, 它们的剪影高高探出荗密的草丛,更如一个个外星幽灵, 让人急于远遁不及。
路另一侧俯瞰湿地和远处湖泊的一排错落有秩的房屋, 本应是华灯初上,通明热闹之时。平日里每每走过, 透过家家明亮的门窗,总能隐约瞥见屋内似乎繁忙亦或温馨的景象。 偶尔传出的犬吠和小孩子的打闹声让这宁静的小屯不只是单调的沉寂 ,而更有在一日劳作之后 ,安歇于一家团聚,共享甜美晚餐的幸福。 但今晚的景象却完全不同。阑珊的灯火寂寥了许多, 只有零星闪烁的微光透过暗暗的树影温暖着这秋凉中的夜路。
橫贯屯子的这条路蜿蜒两英里,由西南向东北走去, 像一条曲身攀爬的藤条,顽强而执着地延伸着。 两侧偶有岔出的支只路恰似这藤子的支蔓,伸出又攀回, 颇有缠绵不舍的味道。路旁各式各色的房屋及庭院如藤叶一般, 点缀着那柔韧又有张力的蜿蜒去路,路上的车辆不多, 尤其是在这样的夜里,因此,在这样的漫步中, 心境永远可以自为其乐,不受侵扰。即便偶有車辆驶过, 或迎面而来,轰鸣的马达声给思绪中添加丁点色彩,或尾随而至, 如炬的灯光把身影夸张地印在脚前的路上, 都像是漫长人生之中精彩的花絮,偶有的插曲。 不变的是这漫漫的脚步,还有这脚下的路。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之高远心志的屈子会失志为昏庸之亡国之君投江自沉, 更不明白为什么几千年来,乃至今时, 这种愚昧盲忠仍为人们广为颂扬。 孰不知视恶行而无作为无异于助纣为虐吗? 更可悲的是这种希冀用自我赤胆忠心的血来唤醒性本恶之人心的徒然 葬送了多少英雄梦!在今晚这条秋寒中的夜路上, 自然不会有雄心大志悲忿而生,叹往昔故事,聊以自娱而已。
归途永远是归心似箭的,不再有来时的漫不经心,随意随思。 就连同来的小泰迪也是这样。妻暴走于前,泰迪紧随其后, 寒冷和时钟一同催促,去学校接儿女回家的时间到了。
归途也永远是值得期待的,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夜幕下的湖滨屯格外宁静,清凉的晚风带来的寒意,
我很喜欢这样暗淡而简洁的色调,在近乎静止的剪影般的画面中,
漫步在湖滨的小径上,那一片已经溶入暮色的湖水,
路傍低洼处的湿地里奇景环生的杂树丛,
路另一侧俯瞰湿地和远处湖泊的一排错落有秩的房屋,
橫贯屯子的这条路蜿蜒两英里,由西南向东北走去,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归途永远是归心似箭的,不再有来时的漫不经心,随意随思。
归途也永远是值得期待的,任何时候都是这样。
Thursday, September 5, 2013
劳动节waterville valley度假散记
Waterville valley是临州一个山清水秀,清静怡人的小镇。人口稀少,以旅游业为生。冬天滑雪,秋季赏枫,夏日避暑,春时登山,几乎一年的每个季节都有相应的活动。而最为人们所喜爱的是这里让人完全放松,回归自然的环境。
几年前来此度假,被这里的宁静所吸引。之后數年如一,每逢国庆或劳动节,均与众多朋友前来。今次看到的是秋雨中的Waterville Valley,在年纪r趋于老成,万念淡漠的心境中竟别有情调,深沉而凝重。
山中的天气总是变化无常,就连这雨也是一样。初来时,还只是阴雨濛濛,眼前的山为很低的云缭绕,颇有仙境的感觉。不时,大雨滂沱而下,山中的幽暗在洗涤中淸新。想起了新近逝去的一个过去的同事,还有发生在他身边真真实实的爱的故事,正像这阴雨之中的群山一样宁静且恢宏。
雨又停了,远处天边甚至泛出了一抹鲜亮的白。沐浴在云雾中的山林在这早秋时节依然郁郁葱葱,丝毫还没有人们在这个季节所期待的色彩。潮湿的空气柔柔地袭来,随着水面上荡漾的涟漪,让思绪零乱不堪。
出门前收拾行装时,家里的泰迪奔前跑后,有些惊慌失措。这个颇有灵性的小东西总是在这样的时刻格外警觉。和牠的祖先一样,喜好群体生活,忠诚可靠,知恩图报这些美好的品格已深深铭刻牠的本性之中。因而,每当牠感知道既将离别的时刻,哪怕是短短旳几个小时,顺从而忧郁的目光中显现出的依依不舍之惰足以让人心碎。眺望远山和葱郁而宁静的山林,许多这样琐碎的故事在脑海涌现,激发着想得到某种启迪的冲动。
我不是一个喜好喧闹的人。因而对呼朋唤友,后簇前拥的环境总是格格不入。也许是少时的那些经历,还有多年后只身一人搏击生活的岁月的影响,我更喜欢在一片孤寂之中任由自己遐想。固此,在这样的雨中,暂时离开不得不挂念的那些事,独自坐在无人打搅的车中,看看远山,胡思乱想一番,实在是一种美不胜收的享受。
喜欢来这里度假小住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世界可大可小。大可及远山之外。云里雾中,山林野径,都可由你自由想像,随意攀登。小可谓食宿集中。店家商贾,客旅行人,都在一方庭院之中静中取闹,出入随心。
尽管这个度假村般的地方提供了多样的休闲活动和设施,我更喜欢在那几百平米见方的庭院中闲散漫步。环绕在住宿的白色木质建筑之内,红砖铺盖的地面既是一片广场,又是一个舞台。广场上,零散放置的桌椅可让游人随意安坐休息,也是餐馆商家服务顾客的设施。舞台上,游人们你来我往,闲庭信步,似乎都能演绎出一段温馨而如歌的故事。广场的尽头是通向水边的出口。截山流而蓄,一汪清静的潭水为广场增添了别致的秀丽。眺眼望去,葱郁的山峦似乎近在可触及之遥,倒影在潭水中,对称的影像如同万花桶中的梦幻世界。水畔和广场交接之处,一条窄窄的码头与一座临水的八角亭相依而建,给人为建筑的房舍广场和神工斧就的山水自然一个恰到好处的融合与过度,正好印映了人们到此回归自然的心境。截流而成的落水,传来潺潺洞响,在寂静的山谷中悦耳非常。
有时我也常想自己这种对孤寂的喜好是否会变成一种障碍。本性里,我更是一个喜朋好客之人。年少之时,在那些无所挂虑的日子里,棋牌麻将,狂侃神聊,也曾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如今这忙碌终日,自顾无暇的今天,偶尔有朋来,或把盏举杯,或静坐品茗,重温过去少年狂的一无忌惮,止水般平常的日子会因为这偶尔波澜丰富起来。
旅行在外,尤其是异域他乡,可口的饭食往往是一钟奢望。这里自住式的经营风格为此提供了十分便利。因而每次来此之先,妻都会准备好充足的烹饪食材。我曾多次在饮食无忧之后违心抱怨搬运这些沉重食材的辛苦,也曾建议并尝试过就地取食的替代方式,今次再来之时,任凭老腰恰巧偶染小疾而不宜搬运,还是默许妻大包小箱一番,所带物品有过而无不及。幸好体魄长大了儿子开始胜任更多的劳力,只盼着他智慧和身量一同增长,能够更深地体会人生在玩耍之外的意义。
午餐在窗外时紧时慢的雨声伴随下,和同住的朋友一家一同享受。豪爽奔放的朋友带来了更多可口的食物,不知不觉中,多吃了三五口。雨渐歇时分,恰是朋友相约挥杆高尔夫之即。球艺不高,平日兴趣也不高昂,但在今日濛濛但却温暖的阴雨中,在这有着天人合一的美景中,和友人一同挥杆漫步,海阔天空,十分惬意了一番。
更加可口的晚餐过后,被胁迫加入了一宿长时间的八人“升级”大战。其中,长驱直入,一路升级的喜悦在最后被”钩到底”的失落中荡然无存,恰似过去十多年来自己在事业上的奋斗历程。真可谓再回首,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人息夜静时,随手把如此点滴心情记录在”微信”中,不成想网络信号微弱,导致一大部分重要文字的丢失。如今事后补遗,已经完全没有当时的感受和意境了。权且如此吧,经历了,享受了,也就足够了。
清晨起来的时候,久违的阳光笼罩在厚厚的雾中。空气潮湿但不阴冷。群山因此更加柔和,山脚下一潭淸水淡泊如镜,将广袤的湖光山色尽揽于那略显瘦小的胸怀之中。这让我想起了母亲和我们那位用九年顽强的信念见证了一份真爱的姊妹。水面平静如画,小溪水潺潺有声,在这样寂静的早晨,雾里云中,潭边溪下,浩瀚与渺小,伟大与平凡就这样和谐地溶为一体。人生之所求与所不求不再那么重要。
太阳冲破浓雾的瞬间,一轮刺眼的光亮带着久违的炙热一齐袭来,潭边的清爽随之而去,水墨画般的湖光山色开始被鲜艳的色彩所取代。在艺术的世界里,鲜艳似乎永远不是为人所喜好的载体,丰富多彩的华丽将一切展示无遗,发人深省的内涵便无处可寻了。人情世事也是如此。
于平凡中活出精彩,于困苦中品味喜乐,不因事喜,不为己悲,黎明即起,闻鸡而作,人生之大幸莫非如此吗?
一个只有四百多固定居民的小镇,环绕在这群山之中,不慕都市之喧嚣,靠山吃山,丰衣足食的满足从打零工的少男少女脸上一览无余。在这样一份淡泊超然的心境面前,任何雄心大志都显贪婪。
泛舟淸潭之上,沐浴着雨后的阳光。炙热的日头在潭水泛起的清凉中格外温馨。浅浅的潭水淸澈见底,水草摇弋,树影斑驳,挥桨破云影,驱舸竞激流,还有什么样的烦恼不能因之而去呢? 之后,众朋友相约,骑车游览小镇山水风光,熙熙攘攘,三十多大人孩子组成的车队鱼贯而入,在茫茫的大山之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呢,或是惊扰了那一片寂静,不得而知也无从可知,只希冀将来再来之时,山水依旧,我心依旧。
夜幕又降临了,广场上喧嚣依旧,两侧的商家店铺多已打烊关门,只有低处一间酒吧中不时传出笑声,友善而不低俗,不似城里鱼龙混杂的去处。码头上,小径旁,昏暗的灯光点缀着一丝温柔而神秘的诱惑,驱使人走过去,在独处和静谧中重新找回自己,找回随意而思,随心所欲的自由。
夜的喧嚣在短暂的烟花中达到高潮,又复归寂静。这几乎是我们每次度假结束的定式,预示着一段辉煌的结束,也开启着明天复归生活的大门。孩子们要正式开学了,他们的路依然很长,而我们的年岁渐渐屈指可数,由此,我看到了父辈们远去的背影和曾经同样殷切的目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几年前来此度假,被这里的宁静所吸引。之后數年如一,每逢国庆或劳动节,均与众多朋友前来。今次看到的是秋雨中的Waterville Valley,在年纪r趋于老成,万念淡漠的心境中竟别有情调,深沉而凝重。
山中的天气总是变化无常,就连这雨也是一样。初来时,还只是阴雨濛濛,眼前的山为很低的云缭绕,颇有仙境的感觉。不时,大雨滂沱而下,山中的幽暗在洗涤中淸新。想起了新近逝去的一个过去的同事,还有发生在他身边真真实实的爱的故事,正像这阴雨之中的群山一样宁静且恢宏。
雨又停了,远处天边甚至泛出了一抹鲜亮的白。沐浴在云雾中的山林在这早秋时节依然郁郁葱葱,丝毫还没有人们在这个季节所期待的色彩。潮湿的空气柔柔地袭来,随着水面上荡漾的涟漪,让思绪零乱不堪。
出门前收拾行装时,家里的泰迪奔前跑后,有些惊慌失措。这个颇有灵性的小东西总是在这样的时刻格外警觉。和牠的祖先一样,喜好群体生活,忠诚可靠,知恩图报这些美好的品格已深深铭刻牠的本性之中。因而,每当牠感知道既将离别的时刻,哪怕是短短旳几个小时,顺从而忧郁的目光中显现出的依依不舍之惰足以让人心碎。眺望远山和葱郁而宁静的山林,许多这样琐碎的故事在脑海涌现,激发着想得到某种启迪的冲动。
我不是一个喜好喧闹的人。因而对呼朋唤友,后簇前拥的环境总是格格不入。也许是少时的那些经历,还有多年后只身一人搏击生活的岁月的影响,我更喜欢在一片孤寂之中任由自己遐想。固此,在这样的雨中,暂时离开不得不挂念的那些事,独自坐在无人打搅的车中,看看远山,胡思乱想一番,实在是一种美不胜收的享受。
喜欢来这里度假小住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的世界可大可小。大可及远山之外。云里雾中,山林野径,都可由你自由想像,随意攀登。小可谓食宿集中。店家商贾,客旅行人,都在一方庭院之中静中取闹,出入随心。
尽管这个度假村般的地方提供了多样的休闲活动和设施,我更喜欢在那几百平米见方的庭院中闲散漫步。环绕在住宿的白色木质建筑之内,红砖铺盖的地面既是一片广场,又是一个舞台。广场上,零散放置的桌椅可让游人随意安坐休息,也是餐馆商家服务顾客的设施。舞台上,游人们你来我往,闲庭信步,似乎都能演绎出一段温馨而如歌的故事。广场的尽头是通向水边的出口。截山流而蓄,一汪清静的潭水为广场增添了别致的秀丽。眺眼望去,葱郁的山峦似乎近在可触及之遥,倒影在潭水中,对称的影像如同万花桶中的梦幻世界。水畔和广场交接之处,一条窄窄的码头与一座临水的八角亭相依而建,给人为建筑的房舍广场和神工斧就的山水自然一个恰到好处的融合与过度,正好印映了人们到此回归自然的心境。截流而成的落水,传来潺潺洞响,在寂静的山谷中悦耳非常。
有时我也常想自己这种对孤寂的喜好是否会变成一种障碍。本性里,我更是一个喜朋好客之人。年少之时,在那些无所挂虑的日子里,棋牌麻将,狂侃神聊,也曾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如今这忙碌终日,自顾无暇的今天,偶尔有朋来,或把盏举杯,或静坐品茗,重温过去少年狂的一无忌惮,止水般平常的日子会因为这偶尔波澜丰富起来。
旅行在外,尤其是异域他乡,可口的饭食往往是一钟奢望。这里自住式的经营风格为此提供了十分便利。因而每次来此之先,妻都会准备好充足的烹饪食材。我曾多次在饮食无忧之后违心抱怨搬运这些沉重食材的辛苦,也曾建议并尝试过就地取食的替代方式,今次再来之时,任凭老腰恰巧偶染小疾而不宜搬运,还是默许妻大包小箱一番,所带物品有过而无不及。幸好体魄长大了儿子开始胜任更多的劳力,只盼着他智慧和身量一同增长,能够更深地体会人生在玩耍之外的意义。
午餐在窗外时紧时慢的雨声伴随下,和同住的朋友一家一同享受。豪爽奔放的朋友带来了更多可口的食物,不知不觉中,多吃了三五口。雨渐歇时分,恰是朋友相约挥杆高尔夫之即。球艺不高,平日兴趣也不高昂,但在今日濛濛但却温暖的阴雨中,在这有着天人合一的美景中,和友人一同挥杆漫步,海阔天空,十分惬意了一番。
更加可口的晚餐过后,被胁迫加入了一宿长时间的八人“升级”大战。其中,长驱直入,一路升级的喜悦在最后被”钩到底”的失落中荡然无存,恰似过去十多年来自己在事业上的奋斗历程。真可谓再回首,才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人息夜静时,随手把如此点滴心情记录在”微信”中,不成想网络信号微弱,导致一大部分重要文字的丢失。如今事后补遗,已经完全没有当时的感受和意境了。权且如此吧,经历了,享受了,也就足够了。
清晨起来的时候,久违的阳光笼罩在厚厚的雾中。空气潮湿但不阴冷。群山因此更加柔和,山脚下一潭淸水淡泊如镜,将广袤的湖光山色尽揽于那略显瘦小的胸怀之中。这让我想起了母亲和我们那位用九年顽强的信念见证了一份真爱的姊妹。水面平静如画,小溪水潺潺有声,在这样寂静的早晨,雾里云中,潭边溪下,浩瀚与渺小,伟大与平凡就这样和谐地溶为一体。人生之所求与所不求不再那么重要。
太阳冲破浓雾的瞬间,一轮刺眼的光亮带着久违的炙热一齐袭来,潭边的清爽随之而去,水墨画般的湖光山色开始被鲜艳的色彩所取代。在艺术的世界里,鲜艳似乎永远不是为人所喜好的载体,丰富多彩的华丽将一切展示无遗,发人深省的内涵便无处可寻了。人情世事也是如此。
于平凡中活出精彩,于困苦中品味喜乐,不因事喜,不为己悲,黎明即起,闻鸡而作,人生之大幸莫非如此吗?
一个只有四百多固定居民的小镇,环绕在这群山之中,不慕都市之喧嚣,靠山吃山,丰衣足食的满足从打零工的少男少女脸上一览无余。在这样一份淡泊超然的心境面前,任何雄心大志都显贪婪。
泛舟淸潭之上,沐浴着雨后的阳光。炙热的日头在潭水泛起的清凉中格外温馨。浅浅的潭水淸澈见底,水草摇弋,树影斑驳,挥桨破云影,驱舸竞激流,还有什么样的烦恼不能因之而去呢? 之后,众朋友相约,骑车游览小镇山水风光,熙熙攘攘,三十多大人孩子组成的车队鱼贯而入,在茫茫的大山之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呢,或是惊扰了那一片寂静,不得而知也无从可知,只希冀将来再来之时,山水依旧,我心依旧。
夜幕又降临了,广场上喧嚣依旧,两侧的商家店铺多已打烊关门,只有低处一间酒吧中不时传出笑声,友善而不低俗,不似城里鱼龙混杂的去处。码头上,小径旁,昏暗的灯光点缀着一丝温柔而神秘的诱惑,驱使人走过去,在独处和静谧中重新找回自己,找回随意而思,随心所欲的自由。
夜的喧嚣在短暂的烟花中达到高潮,又复归寂静。这几乎是我们每次度假结束的定式,预示着一段辉煌的结束,也开启着明天复归生活的大门。孩子们要正式开学了,他们的路依然很长,而我们的年岁渐渐屈指可数,由此,我看到了父辈们远去的背影和曾经同样殷切的目光。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