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生的问题
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试图认识但至今仍然困惑不解的问题是关于人自己的问题。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是谁主宰着人类的命运,我们生命的归宿在哪里?
相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其他更切实际,更关乎我们自身利益的事情,小到温饱生计,大到天文地理,这一系列问题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值得也不可能深究的。
是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我们依然为生计所迫,疲于应对每一天的挑战,当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忙于获取每一分利益时,钻研探究这些空洞无实的问题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未知生,焉知死”,当我们有限的知识还远远不能解决我们今生的问题,当我们狭窄的视野还只能聚焦在如何经营我们的今天时,高谈阔论这样虚无缥缈的事情似乎根本就是枉然!
然而,千百年来,人类对于生命的无限感慨,或是讴歌生命的辉煌,或是哀叹生命的平淡,或是赞许生命的多彩,或是无奈生命的短暂,无不都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的真实答案!
1.瞬逝的人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贤孔子曾经这样感慨过瞬间即逝的人生。面对滔滔奔流而去的河水,圣人孔子联想到天地日月,昼夜更始,花开木落,四时变迁,无不都在弹指一挥间逝而不返。而人生天地间则更是如此。
无独有偶,大约一百多年后的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也曾有过同样无奈的叹息:“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多么生动形象的描述啊!世上万物无不都在分分秒秒中时过境迁。我们人的一生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终不正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吗?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人过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接踵而来。帝王将相,百姓黎民,文人墨客,商贾村夫,他们的出身或许炯然不同,他们生活过的岁月或许相去甚远,他们或许名留青史,他们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终于同样的结局:草没荒冢万事空!
“我们一生的年岁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以色列的圣者摩西更是这样确切地描述了我们在短暂的一生中所能得到的,并被我们自己夸耀为成就的东西不过是生无法带来,死无法带走的一场虚空!
乐天逍遥也罢,悲观愁烦也罢,这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宿命,更是我们无法掌控的现实!纵然我们不屈于这样的安排,继续重复实践我们祖祖辈辈以来“成一家之言,留万世功名”的梦想,纵然我们不甘于这样的结局,期望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及时享乐中找到一丝可以告慰今生的借口,纵然我们真的成就了名垂千古的业绩,纵然我们确实享受过绝无仅有的奢华,在人生的尽头,在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到底有什么还可以让我们引以为豪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枉积名利不长久,空留伟业无英雄。无论我们的一生如何,无论我们成就过什么,我们最终所能存留给这个世界的不过就是这样一张悲壮的历史画卷中一丁点苍白的印记而已!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生命没有价值,我们的人生没有意义!
2.人生是什么
当我们从母亲的手中接过生命的开端,开启我们独立的人生旅程时,我们不会发问人生是什么。求生存,图成长是我们的本能。当我们朝气蓬勃天天向上,到处绽放着灿烂的生机时,我们不会在意人生是什么。才华机遇,来日方长是我们的资本。当我们壮硕中年事业有成,不再需要为生计拼搏时,我们不会怀疑人生是什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我们笃信的哲学。然而,当我们步履沉重年老体衰,步入人生的暮年时,我们却不得不直接面对人生是什么这个问题。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难道只有当我们暮年老迈,岁月无多时才去寻求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难道只有在我们历尽沧桑,识破世尘时才会了悟我们属世追求的虚空?
人生是什么?这也许是我们穷己之一生也找不到到答案的问题。人生是什么?这也许是人类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也无法回答的问题。
面对短暂而无法回溯的人生,许多先贤智者看透了今朝人生的表象。在近乎绝望的迷惘之中,他们发出了这样悲观的感慨!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说:人生就是等死!
“对人类来说,最好的事情莫过于不出生,出生后尽快地死掉次之。”,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与庄子不约而同。
“人生是一块软弱的墓碑,时间的牺牲品,命运的玩物,一个倒霉的影子,有时收到嫉妒的折磨,有时受到厄运的捉弄;剩下的是黏液和胆汁”。就连毕生追求科学理性和逻辑推演的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在百思不得其解的人生面前也是如此的绝望。
毫无疑问,这些先哲们确确实实道出了我们最不愿意面对,但却是我们今世人生最为真实的一面。令人遗憾的是,在未能领会造物主宰在祂每一样创造中的美好意愿时,先哲们不能彻底感悟生命的真谛,无法找到人生的真正出路,望而兴叹就成了必然!
也有不少的志士仁人试图避开这一令人苦恼的问题,倡导面对现实,以一种看似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希望以国家大义,个人成就,今生享誉,来世流芳这些终将虚无的东西来定义人生。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梁启超曾说:“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鼓励人们刻苦努力,积极上进。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巴尔扎克曾说:“胜利和眼泪,这就是人生”。他告诉人们人生虽有磨难中的泪水,但更多的是胜利时的微笑。
诚然,当造物主赋予我们今生的生命,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寄居,祂是要我们活得比鲜花更灿烂,比小草更顽强。但是,如果不问生命的归宿,不看将来的去处,我们又怎么能给我们的人生一个满意的回答呢!?
无论秉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无论趋于乐观还是陷于悲观,我们都将走完自己的一生。或许我们会像西方哲学奠基人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由此我们可能会试图去郑重选择,争取去努力改变,期望能生而无悔。或许我们会像俄国作家契诃夫所希望的那样,“如果我们已经生活过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而另有一段可重新誊写的人生该有多好!”,从而我们可能会更加认真地填写我们人生的每一页草稿。
但是,如果我们的注意力还是只限于今生,如果我们的焦点还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生命放置于造物主那个更加灿烂辉煌的画卷中,人生是什么将永远不会得真正的答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探索我们的人生吧,亲爱的朋友!只要我们探索,我们终将会得到那来自永恒的启发!
3.生命的价值
撒哈拉的沙漠里生长着的齿子草,生命只有几个星期。常年干旱,雨水稀少的恶劣环境让它必须在短暂中匆匆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然而,从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到最后凋零死亡,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步骤,它都完整地经历了生命的全过程。即便只有几周的时间,即便孤独于荒芜的大漠,它还是用菊花般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真美好!
北美大陆上挺拔屹立着的红杉树,壮观伟岸,寿比南山。平凡的水土,寻常的阳光,造就了它跨越数千年的漫长生涯。其中,无数次的风霜雪雨,千百年的寒暑春秋,每一次的存亡历炼,每一次的浴火重生,它都展现出生命的坚毅和顽强。纵然只是年复一年单调的重复,纵然只有日复一日寂寞的旅程,它还是用古朴的年轮见证出生命的独特内涵!
犹太历史上的所罗门王是传说中完美人生的代表。他容貌俊美,聪颖智慧。他从父亲大卫王手中继承了国力鼎盛时的王位,他靠从神而来的祝福拥有治国安邦的贤德。他积累的财富珍宝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他著述的箴言诗歌在人类文化中驰名遐迩。在犹太人的理想中,他是光荣与梦想的化身,在众多的宗教文化里,他是蒙神祝福的典范。
美国近代著名的聋哑盲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拥有的曾经是一个残缺不全生命。她在幼年的时候被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并因此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在黑暗又寂寞的世界里,她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在众多艰难困苦中,她炼就了自强不息的品格。她学会了读书说话,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她走遍美国和世界,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
这是我们这个万千世界中万千生命的几个典型的例子,代表了我们生命形态的多样性,更代表了我们生命坚韧的本质和不屈精神。当一个美好的生命吸引我们去享受,当一个困苦的生命激励我们去顽强,当一个长久的生命展现出它的丰富和多彩,当一个短暂的生命迸发出它的美丽与辉煌,我们可曾想过生命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本质和精神?
生命,多么平凡又奇妙的形态啊,它或许短暂,瞬息即逝,或许绵长,经久不衰,或许丰足,名利俱有,或许破碎,生存堪忧。但万物与生俱来的珍爱生命,顽强生存的本能,向我们揭示的道理只有一个:生命有它无可替代的绝对价值。
多少年来,我们不知道生命从哪里来,因此给生命赋予了我们自己臆想的价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祖先们曾经留下过这样的醒世遗训,告诫我们人生一世要活得崇高,活得精彩。度过这样的一生绝无可厚非,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我们衡量生命贵贱的理由!
曾几何时,我们不在意生命从哪里来,因此以生命中所承载的东西来表达生命的价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前辈们曾经留下过这样的壮语豪言,教导我们生命的旅途要活出正直,活出尊严。拥有这样的一生本理所当然,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我们决定生命取舍的原则!
如果我们仍然如此不知道或不在意生命从哪里来,如果我们不承认生命来自一个具有极大智慧的超自然主宰,如果我们不认知造物主在每一个生命中的旨意,那么对于生命的价值,我们只会有更多的或荒诞不经,或冠冕堂皇,或自以为是,或妄自菲薄的错误认知。
生命,这是来自我们造物主宰的珍贵赐予,它的每一个形态和每一个片段都有它永恒的价值,这一价值不因它的短暂而渺小,也不因它的长久而崇高,不因它的残缺而卑贱,也不因它的完美而高贵。善待每一个生命吧,亲爱的朋友,让每一个生命都绚烂出造物主赐予的精彩!
4.生命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一段我们耳熟能详名言。它来自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回想过去的年代,当我们坚信找到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当我们满腔热情地追求这样的人生时,我们没有怀疑过这样一种人生的意义。
其实,我们现在和将来也没必要怀疑和质问人生这样的意义,因为无论是谁,无论我们秉持什么样的主义和思想,没有一个人愿意虚度年华,也没有一个人愿意碌碌无为。但我们需要质疑的是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的人生,怎样的年华才算是有为的年华!
或翻开历史的长卷,或俯瞰当今的宏图,芸芸众生,此来彼往。我们所能看到的对于人生意义的诠释是多样的。
“人生一世,吃穿二字”。存在主义者认为人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小小的地球上的一个偶然的存在,我们的生和我们的死仅仅定义了我们比其他物质形态较为高等的,有自我意识的一个存在阶段罢了。对于我们来说生命并不需要意义,存在本身就是唯一的意义。因此,我们才会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自我实现主义者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自我赋予的。我们如何定义生命的意义,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生命的意义就是什么。于是,我们为自己确定了或高尚,或充实,或浪漫,或富有的人生目标,并以实现这样的目标为我们生命的意义所在。伟人的“鸿鹄之志”,英雄的“精忠报国”,圣贤的“传道解惑”,学者的“著书立说”都是我们推崇之至的标竿楷模。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奉献主义者认为人类的每一个个体都只是人类某一个群体这个“大我”中的一个“小我”,我们只有把自己“小我”的人生目标和我们群体“大我”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我们生命的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受教过这样的传世古训,“不要问国家可以为你做什么,问你可以为国家做什么”,我们聆听过这样的至理名言。
我们不低贬存在主义者的自我人生观,我们也赞赏自我实现主义者对人类进步的贡献,我们更崇敬奉献主义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然而,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们是否思想过另外一种全新的认识?
苏联小说家安德烈-比托夫是一个成长于无神论制度下的杰出青年,在从事写作的同时,他一直在苦苦探索人生的意义。最后让他豁然开朗的是,“如果没有神,生命就毫无意义”这样一句话。
英国哲学家罗素是二十世纪声誉卓著、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曾经用“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无法抑制的同情”这样三种激情来描述他对生命意义认识。然而在面对人生的问题时,他的回答却是:“除非假定有一位神,否则追问人生目的,是毫无意义的”。
无论是安德烈还是罗素,以他们各自的辉煌成就,和给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来看,他们的生命意义非凡!然而,当他们的睿智启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时,他们的感悟和他们所秉持的信念又是何等的矛盾呢?!
其实,这样的矛盾在根本上是和谐一致的。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自己理性的狭隘范畴,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自己盲目的自高自傲,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因为无知和不能所发出的无奈和感慨转换为一种谦卑,坦然承认一个高过我们智慧,超出我们能力的超自然主宰的存在,那么,我们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和疑问就会迎刃而解。
生命,不是因为有所成就才有意义,而是因为有意义才有所成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因与果的位置转换,就是这样一个浅显的真与知的重新认识,我们千百年来苦苦寻找的答案就变得这样显而易见!
造物主宰,我们的神,在祂每一样创造中都有美好的旨意,虽然我们无法全然了悟,但神用祂自己的美德造就的我们内心的良知让我们知道,荣耀神,彰显祂的荣光,用祂赋予我们的爱与智慧,探寻祂的道路,真理和生命,才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根本所在!
5.生命的主权
对于我们如此珍爱而又如此琢磨不透的生命,我们渴望知道谁是它的主宰。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世世代代的探索与追求,我们更渴望的是自己能成为它的主宰。两千多年前,雄才大略,伟业初成的一代枭雄秦始皇妄想得到一种能让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结果一个来自车马劳顿的微疾小恙轻而易举地就夺走了他的生命。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财力雄厚,富可敌国的才俊人杰们,还在不断尝试着用当今最高,最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延缓自己的死亡,结果颐享千年,青春永驻仍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
是啊,我们多么渴望能够摆脱出生入死这一自然法则,像音乐大师贝多芬曾经说过的那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随意摆布我”啊。因为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可以选择让生命永远停留在来日方长的童年或朝气蓬勃的少年,天天沉醉在“我的青春我做主”的遐想与浪漫之中。我们还可以选择让生命更多地经历血气方刚的青年和卓有成就的中年,时时品味“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满足与豪迈。然而,这些都不过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千百年来,人类生命周而复始,始而复终的事实更让我们看到的是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还有一个无法逃避的夕阳西下的老年和气息将尽的暮年。“我无法驾驭我的命运,只能与它合作,我不是心灵的船长,只是它吵吵嚷嚷的乘客”。这是英格兰当代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的感慨,不也是我们的感慨吗?!
承认与否,我们的生命就是在一个远超越我们之上的超自然能力的掌控之下,一丝不苟地按照预定的法则,朝着预定的目标行进。纵然我们想师从罗曼•罗兰,拒绝接受宿命论,拒绝做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纵然我们想跟随雨果,做敢于冲撞命运天才,在生命的单向行进中,我们的岁月沉浮而不由己,我们的一生一去而不复回,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是“尽人事而听天命”的残酷现实!
其实,不拥有生命的主权不等于不拥有生命的精彩,不能成为生命的主宰不等于不能度过灿烂的一生!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人生是伟大造物主宰永恒画卷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中有伟大造物主宰所赋予的永恒价值,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生存的意义在于彰显伟大造物主宰的崇高美德,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愿意把我们生命的主权交托在至高者的手中呢?!
6.生命的归宿
电影《泰坦尼克》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佳作。作者以浪漫加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这艘当年最豪华,最先进的游轮以最不幸的首航失事沉没的情景。当影片在一曲荡气回肠的《我心依旧》中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顶峰时,让我们最为感慨,也最为动容的不仅仅是女角的那段嘎然而止的爱情,也不仅仅是男角在生死离别之时所付出的一切,更不完全是巨大的船体在沉入滚滚波涛之时的瞬间悲壮。让我们最为感慨,也最为动容的是人类在生命的终结面前所展现出的多彩画卷!在灾难和死亡面前,人们或自私冷酷,或大义凛然,或绝望乏助,或坦然无惧。从弃船而逃的船东,我们看到了人对死亡的畏惧。从共船存亡的船长,我们看到了人为荣誉而死的执着。从相拥就死的普通母子,我们看到了人的亲情,眷恋和对死亡的无奈,从慰人心灵的乐师,我们也看到了人的高尚,友爱和对死亡的另一种解释!
所有这多姿多彩一切都是围绕着的是这样一个我们并不愿意面对的主题:死亡,生命的归宿!
可以说,我们都知道生命的归宿是死亡,但我们并不都知道死亡的背后是什么。培根说过:“成人之怕死犹如儿童之怕入暗处”。在黑暗之处,我们看不到美好,也无法分辨善恶,对脚下的坦途或险境一无所知,因而我们惧怕。对于死亡,则更是如此。正如一位罗马先哲所说:“与死亡俱来的一切,比死亡更骇人”。难道在死亡的背后真的只有恐惧吗?死亡的背后真的无从所知吗?
《庄子•骈拇》一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伯夷是中国商末名士,清廉自守,礼贤让国。因不满周武王废礼伐纣,拒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下,被儒家和历代统治者誉为仁人典范。柳下跖是春秋末年一个著名的奴隶起义军领袖,倡导建立“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因其所为有悖于统治阶级的伦理纲常,被当时的统治者蔑称为贼子盗跖。柳下跖坚持原则,战死于东陵山上。在庄子看来,无论是贤人伯夷,还是盗贼柳下跖,无论是留名青史,还是遗臭万年,在死的方面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一种死比另外一种死更为高尚。
“人死如灯灭”,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和庄子持有同样的观点。既然人终有一死,一了百了,殊途同归,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倡导正义,贬斥邪恶,还有什么理由崇尚良知,罢黜残暴?因为对死亡的背后一无所知,或者否认死亡背后的世界,我们才会陷入这样的自我矛盾。于是我们要问,死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我们生命的归宿真的是虚无缥缈的吗?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这是基督教使徒保罗在快走完自己无悔的一生,为自己的信仰殉道前,给弟子提摩太的劝勉。同样是面对死亡,同样是临近生命的归宿,保罗所展现的不是悲观绝望,也不是无可奈何,而是充满欢欣的盼望。而他所欢欣,所盼望的信念就是在死亡的背后有永恒,有天堂,有与神同在的无限美好。
是的,生命的归宿是死亡,然而死亡并不意味着万般黯无的虚空,也不意味着令人畏惧的一无所知。死亡的背后还有永恒,这是我们生命的缔造者,我们至高无上的神所掌管的永恒。神以祂圣洁的公义和慈父般的爱,在我们的今生,就在此时此刻,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选择:与神同在,享受神国永恒的美好,或者弃绝光明,背离神的道路。我们生命的最终归宿就取决我们今天的抉择!
夜空,宁静而幽远,闪烁的群星,恒久安详。我延续了祖先千年古老的目光,问询肃穆的穹苍,哪里是我灵魂的故乡?我曾经迷惘惆怅,我曾经浮躁惊慌,我曾经执着寻求,我曾经失落哀伤!那一个神秘的去处啊,能否让我自由徜徉!?当我合目长眠,离开这一世的劳苦和虚妄,我渴望知道的是,我将魂归何方!?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用这样的思考来反省,来探索,来引导我们的人生吧!因为今生之所以值得我们渡过,是因为它有永生神所赋予的永恒价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